
2025年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中学语文中考部编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对下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乙】 山坡羊·洛阳怀古 张养浩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舂陵王气①都凋丧; 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②。 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注释】①春陵王气:春陵,旧址在今湖北枣阳。光武帝刘秀的堂祖父春陵侯刘仁曾迁封于此,有方士望见舂陵云气葱郁,预示此地将会出现天子,后来刘秀果然成了皇帝。②中兴将:指帮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功勋最大的二十八员大将,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为其画像,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A.【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出山河壮美,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B.乙曲的前六句写出作者凭栏远望的所见所感,流露出一种低沉哀婉的情调。 C.两首曲都以名胜古迹为背景,通过描绘百姓的苦难生活来反映对人民的关注同情。 D.两首曲的主旨句都是作品的末句,【甲】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关注,【乙】作者认为“功”也罢,“名”也罢,都是短暂的,不会长久的保持着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①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②。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①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④归来日,灵旗⑤空际看。 【注】①三年:指夏完淳自1645年(时年15岁)起投身抗清斗争至1647年被捕的三年戎马生涯。②南冠:《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③泉路:黄泉路,指死亡之路。④毅魄:英魂。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救兮为鬼雄。”⑤灵旗:战旗。古代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故称。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写诗人长期漂泊,最终被捕的悲惨境遇,体现他对命运的无奈。 B.“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运用反问的修辞,写到山河沦陷,诗人身陷图圆,天地虽大却无容身之处。 C.“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写诗人面对死亡时的坦然和对故乡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 D.诗歌谱写了一曲悲壮动人的生命之歌,字字忠肝义胆,句句血泪凝成,读来令人悲怆,令人感奋。 3.探究诗歌内涵,填写表格。 诗句 内涵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个人境遇:漂泊艰辛,身陷囹圄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家国情感:①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精神信念:②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4.下面对【甲】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所见,边声、号角声写所闻,视听结合,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在夜寒霜浓的时候,传来的悠悠羌笛之声,给了戍边将士们一些心理安慰。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5.【甲】【乙】两首词都提到了“泪”,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五从军征 【乙】杂诗 沈佺期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