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9434

2025高考二轮提升练:生物的进化(有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539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高考,二轮,提升,生物,进化
  • cover
2025高考二轮提升练:生物的进化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达尔文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证明自己的生物进化理论。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发现了许多支持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新证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赫氏近鸟龙化石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 比较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可为是否存在共同祖先提供证据 C. 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都彼此相似,支持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D. 人和其他动物DNA的碱基序列或某种蛋白质的比较,属于细胞水平上的证据 2.许多动物在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大量繁殖,形成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瓶颈模式,图中●为抗药性个体,瓶颈部分表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进化的方向 B. 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 C. 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时,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下降,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 D. 使用杀虫剂后,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反而增加,是因为抗药的害虫个体繁殖能力增强了 3.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了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用进废退 B. 黑色基因频率增加的原因是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基因发生了突变 C. 黑色桦尺蛾是浅色桦尺蛾长期进化形成的新物种 D. 桦尺蛾体色变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结果 4.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 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方面的贡献。帕博从一块四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骨头中测序了一段线粒体DNA, 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的DNA比较表明,尼安德特人是遗传上与众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而非分子生物学证据 B. 帕博运用了比较解剖学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得出的结论 C. 尼安德特人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 地球上现存的丰富多样的物种是由共同祖先经长期进化形成的 5.苇草主要生长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高山盛夏牧场,是一种依赖风力传粉的植物。不同种群的苇草对铜的耐受性不同,有耐受性基因的个体在无铜污染地区生长很缓慢。调查废弃铜矿区及附近苇草种群对铜的耐受性,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箭头指示的是盛行风的风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距离矿区160 m的苇草种群对铜的耐受性基因主要来自基因突变 B. 矿区内苇草与距离矿区100 m的苇草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C. 矿区土壤的选择导致苇草耐受性基因频率高于非矿区 D. 非矿区苇草耐受性的基因频率与风力和风向无关 6.协同进化可能会促使物种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可能会引发歧化选择,进而推动物种内和物种间的进化。歧化选择是指物种在同一环境中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利表型,而中间型为不利选择类型,过程如图。下列实例中属于歧化选择的是(  ) 注: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 A. 20世纪中叶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黑色个体多,浅色个体少 B. 某海岛上残翅和极长翅果蝇数量少,正常翅果蝇数量多 C. 某海岛上长喙雀和短喙雀数量多,正常喙雀数量少 D. 越冬时常态型的马铃薯叶甲虫容易存活,较大和较小的个体容易死亡 7.下列关于进化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①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②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于一个物种的生物,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③化石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