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9675

23.《马说》 课件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60529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马说,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传说,伯乐是春秋时秦国人,原名孙阳。他对马很有研究,一眼便能辨别马的优劣。 一次,伯乐从虞坂路过,看到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一车盐向太行山走去。盐车十分沉重,山路又崎岖不平,那匹马累得浑身是汗,“呼哧呼哧”直喘粗气。 伯乐走近盐车,看了老马一眼,发现这是一匹世上很少有的千里马,不由得扑在马背上伤心痛哭起来。这匹千里马多么委屈呀!它本该在疆场上驰骋,可是,它的主人却不知道爱惜它,将它大材小用,让它精疲力竭地拉着盐车。伯乐爱抚地摸着这匹千里马,并脱下自己的袍子盖在这匹马身上。这匹马遇到知音,昂起头来放声嘶鸣,那声音直冲云霄,好像金石般铿锵动听。 说 韩愈 马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看法,如《爱莲说》。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谈谈千里马”或“谈谈千里马的问题。” 文体知识 韩愈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他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自由朗读:1. 读准字音。 2. 划分节奏。 朗读古文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cáo 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朗读古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 辱 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名贵的 (和普通马)一起死 骈: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著称 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而著称。 马槽 疏通文意 状语后置句,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同“衹(只)”,只、仅 受屈辱 仆役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定语后置句,千里之马者 吃一次 有时 容量单位 同“饲”,喂 同“饲”,喂 这样 形作名,美好的素质 见:同“现”,表现 外见:表现在外面 尚且 普通的马 相等 怎么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