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2647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5384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4课,唐诗
  • cover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挂罥(juàn) 翩翩(piān) 邺城戍(shù) B. 塘坳(ào) 老妪(yù) 口称敕(chì) C. 两鬓(bìn) 突兀(wù) 辗冰辙(niǎn) D. 布衾(jīn) 幽咽(yè) 风怒号(háo)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吏呼一何怒(             ) (2)一男附书至(             ) (3)死者长已矣(             )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5)翩翩两骑来是谁(           ) (6)回车叱牛牵向北(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老翁逾墙走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2)听妇前致词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3)出入无完裙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4)请从吏夜归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称,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古体诗。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世称“元白”。 C.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6. 理解性默写。 (1)《石壕吏》中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甘愿牺牲自己以换取天下贫寒士人幸福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 (3)土在火中煅烧,练就青瓷“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气度,而勤劳的古代窑工形象,也许就如《卖炭翁》中所写的老人那样:_____,_____。 7.学完本课后,班级举行以“古诗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识诗人,长知识。 (1)唐代不少诗人都有雅号,这些雅号同他们的诗篇一样流芳千古。如李白的雅号是“诗仙”,杜甫的雅号是“诗圣”,王维的雅号是“诗佛”等。请问下列诗人中谁的雅号是“诗杰”?(  ) A.王勃     B.苏轼 C.刘禹锡 D.贺知章 活动二:观图片,仿句子。 (2)观察下面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活动三:看提示,补对联。 (3)请将下面一副关于杜甫的对联补写完整。 上联:_____,笔底波澜 下联:世上疮痍,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石壕吏》,完成练习。 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9.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哪一句展开? 展开丰富的想象,各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描绘“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句诗中吏、妇当时的情景 11.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说明了老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2.简要谈一谈《石壕吏》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