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3824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1次 大小:2205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年,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
  • cover
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概念解析 含义:城市化(城镇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传统的乡村社会 现代的城市社会) 表现: 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③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④城市设施水平提高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化。 一、城市化的演进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学习聚焦】工业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 思考: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城市化的? 具体分析:①工业化发展为城市化提供物质、技术保障。②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③改良蒸汽机的使用,新兴工业城市兴起。④火车等交通运输发展推动城市发展。 1、英国的城市化: 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思考: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 ①圈地运动的推行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经济结构的变动④生活观念的改变⑤城市生活的吸引 思考:英国的城市化有何特点? ①起步早,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 ②阶段性明显,工业革命之前较慢,此后迅速发展; ③以改良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推动城市化进程(新兴工业城市崛起); ④后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总体维持较高水平) ⑤贫富分化严重,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2、世界其他国家的城市化: (1)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2)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思考:二战后城市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二战后和平的社会环境;②经济快速发展;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④经济全球化;⑤政府重视等。 思考: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①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迅速;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 ③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④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3、中国的城市化 思考:中国近代城市化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原因: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②近代工业兴起,洋务运动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③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活跃;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⑤政府的推动。 特点:①起步晚,发展缓慢;②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③空间布局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等地区)城市发展不平衡;④与近代工商业发展联系紧密。 过程: (1)中华人民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1949年—1960年,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0.6%提高到19.7%; (2)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3)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一半。 知识拓展:新中国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原因。 1949-1957(起步与高速发展期):“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1958-1964(超速发展与调整期):“大跃进”运动,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农民大量进城,城市人口剧增;经济政策调整(八字方针),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 1965-1977(停滞期):“文革”导致国民经济建设陷入停滞,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8至今(快速发展期):改革开放,农村发展非农产业,出现大量乡镇企业;城市体制改革、户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一)建筑技术革新 1、19世纪中后期,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住宅中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2、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3、20世纪以来,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