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程导入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听贾府家庭戏班唱《牡丹亭 游园惊梦》,从“不觉点头自叹”,到“心动神摇”,再到“越发如醉如痴”,受到强烈感染。这段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抒发的正是杜丽娘青春苦闷的内心激情。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游园·皂罗袍》。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的一首曲子,是《惊梦》一出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一段唱词。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牡丹亭》题记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汤显祖及《牡丹亭》的文化价值,在朗读中品味曲词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认识作品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追求女性意识的觉醒。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分析杜丽娘的形象,理解其形象意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以景写情的手法,分析人物情感。 对话杜丽娘,需要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第一章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代表作品 《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合称“玉茗堂四梦” 篇目 故事概括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 讲述了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历经磨难,最终喜结良缘的故事。 讲述了淳于棼fén梦入槐安国,担任南柯郡太守的故事。 讲述了吕洞宾超度凡人卢生,使其经历荣辱梦幻的故事。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记忆:一个戴着紫色钗子的小姐含着仙丹,站在牡丹亭前,和柯南玩耍 真情: 恶情: 人们力图摆脱封建专制主义控制,对理想爱情、幸福生活和清平政治的追求。 人们对不正当的情欲,诸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贪恋。 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主要是歌颂真情。 写士人仕途生涯、宦海沉浮,主要是批判恶情。 汤显祖对人的看法,突出地表现为强调情的价值,这种情分为两种: 情 《南柯记》 《邯郸记》 《还魂记》 《紫钗记》 创作背景 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明王朝正走向衰落。两千年来作为社会思想基础的儒学,已经日益迂腐固执,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发展,扼杀人性。女性受到礼教的束缚就更为残酷。《丛杂记》记载说:明时,“以家有烈女贞妇为荣,愚民遂有搭台死节之事。女有不愿,家人或垢骂辱之,甚至有鞭打使从者”。 16世纪,新的商业城市在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明朝中期,社会上出现了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力图摆脱迷信和正统思想的束缚,批判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汤显祖创作《牡丹亭》诞生了,塑造了一个冲破礼教的形象。 解题 《游园》 ①游园选自《牡丹亭》,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传奇剧本,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 关于作品 四大戏剧:《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 在杜丽娘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