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4619

1.2 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1课时(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5-05-0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871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和,动物,生殖,发育,1课时,教案
  • cover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二节 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⑨描述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的过程。 科学观念:通过制作《新“生”纪念册》,了解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等过程,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及生命具有延续性的科学观念。8.3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 科学思维:通过对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探讨,以及胎盘和脐带的结构和功能的讨论,理解“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一跨学科概念,发展学生比较与归纳的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通过视频、图片等手段了解新生命诞生的条件和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渐养成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态度责任:通过对生命诞生的讨论、访谈、模拟等活动,感生命来之不易,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培养孝敬父母、敬畏生命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第 行 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的生活观察和已有的科学学习经历,七年级的学生对人的生殖和发育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而且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知向理性思考发展的时期, 他们对人的诞生过程充满了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是进行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条件和基础。但是,由于在胎儿分娩之前的过程都是在体内进行的,学生根本无法进行直观有效的观察,不利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本节课通过新生命诞生的多种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动画资料 、调查资料等)降低学生观察上的难度,帮助他们理解并构建新生命诞生的条件和过程。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节课教材主要通过受精、胚胎形成、胚胎发育和分娩哺乳等内容,来说明新生命的诞生条件和过程,使学生感悟生命的来之不易和父母的无私付出,并初步形成生命周期的模糊观念。因此可以尝试将本节课的内容整合到一个实践性项目--制作《新“生”纪念册》中去。本节课学习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等内容基本上是有共性的, 因此可以小组合作,将本节课学习内容转化为《新“生”纪念册》公共部分的内容。 _____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学习活动两性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教学活动新生命诞生是妈妈“十月怀胎,一 会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称为受精是新生命 朝分娩”的结果, 这漫长的近十个月里, 胎的开始。 儿在妈妈肚子里究竟经历了哪些过程? 1)受精是多少个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2)受精的场所在哪里? 3)受精时到底是精子和卵细胞的哪个结构在 融合? 4)受精之后的受精卵又该何去何从呢? 过程诊断 结合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过程,说说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 学习任务②寻找生命起点 学习活动关于受精过程,同学们想了解哪些 教学活动回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男性和 内容? 女性的生殖系统和七年级所学的精子和卵细 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受精 胞的知识,唤醒学生关于生殖细胞的产生及 两者的细胞核相互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 形态结构等相关知识的记忆。 形成后,一边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 胎,一边沿着输卵管慢慢移动到子宫中,最 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 也称为妊娠。 过程诊断 回顾生殖系统和生殖细胞的相关知识, 旨在为受精过程的学习和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打下基础。学习中学生讨论产生关键问题, 以读图分析突破难点,辅以科普视频,串联动态过程,加深学生对受精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模拟胚胎发育 学习活动请学生结合课前对妈妈的访谈活动, 教学活动用透明胶带将篮球绑在肚子上, 模 谈一谈怀孕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拟孕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