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 列夫 · 托尔斯泰 茨威格 在19世纪中期的俄国,有一位作家和鲁迅一样,他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是鲁迅先生学习的对象、对鲁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泰斗,他和莎士比亚齐名,他是谁? 导入 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01 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02 揣摩精彩的语句,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03 学 习 目 标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评论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功的秘诀》《象棋的故事》,传记有《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作者简介 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领会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其一即为《托尔斯泰》。 茨威格究竟为我们描绘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跟着茨威格这位伟大的传记家学习描写人物。 茨威格(1881—1942), (国籍)作家。他与罗曼·罗兰、欧文·斯通并称为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三位传记作家。 奥地利 托尔斯泰(1828-1910), (国籍)作家。 俄国 写作背景 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黑;黑暗。 停留不动。 愚笨;不伶俐。 人的外表;风度。 束缚,限制。 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锋利;锐利。 词语理解 侏儒: 尴尬: 炽热: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极热。 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文中比喻皮肤粗糙。 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颔首低眉: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低着头。形容谦卑恭顺的样子。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用以表示相形之下黯淡无光。 任务一:读提示,理思路 墨剑飘雨 本文阅读提示说: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集中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并简要概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5段) 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 描写托尔斯泰那非比寻常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阅读方法指导(示例第1段) (1)用红色圈划描写对象: (2)用蓝色圈划写作对象特点(修饰语、修辞) 胡髭 长髯 眉毛 鬈发 须发 胡子 任务二:体会外貌描写 墨剑飘雨 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引用课文句子回答。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墨剑飘雨 结合批注看各段的写作重点和手法有何不同?请同学们,再读第一部分,进行比较赏析。 第1自然段特写须发 第2自然段细腻描写五官 第4自然段从穿戴、职业、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