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的假说 Sutton's hypothesis 1903年,美国科学家萨 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 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子代体细胞中的24条染色体,按形态结构来分,两两成对, 共12对,每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精子12条 染色体 卵细胞 12条染色体 体细胞 24条染 色体 体细胞 24条染 色体 受精 萨顿 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 , 其 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即染色体的行为和基因的行为高度一致 萨顿的假说 Sutton's hypothesis 萨顿 II DD I D 看得见的 看不见的 染色体 基 因 平行关系 推 论( 即假说)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行为 ① ① 受精作用 I D 基因行为 dd d 受精作用 Dd Dd 亲代 配子 受精卵 子代 萨顿将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进行比较 类———推理法 萨顿的假说 Sutton's hypothesis 基因 染色体 在遗传性状传递过程 中的性质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 具有稳定的形态结构 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成对 成对 配子中的存在形式 成单 成单 体细胞中的来源 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母方 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的行为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类比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推理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假说) 萨顿: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萨顿的假说 Sutton's hypothesis F F 配 子 o o 减数 分裂 高 茎 分裂 萨顿的假说 Sutton's hypothesis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高 茎 矮 茎 高 茎 矮 茎 高 茎 高 茎 减数 分裂 减数 配子 O O P O O O O 萨顿的假说 Sutton's hypothesis 基因真的位于染色体上吗 萨顿的假说遭到同时代的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强烈质疑。 我更相信的是实验证据,我 要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找到基因 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genes are located on chromosomes 摩尔根(1866-1945) 果蝇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genes are located on chromosomes 果蝇的特点:①易饲养②繁殖快、后代比较多 ③有明显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和统计 ④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少(4对) IV Ⅱ Ⅲ Ⅱ Ⅲ 早 X X IV Ⅱ Ⅱ X Y o 雄性 雌性 Ⅲ ⅢI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Ⅱ、Ⅲ、IV)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如X、Y 染色体 皿 → 常染色体 →性 染 色 体 X X Y 3对常染色体+ XX同型 3对常染色体+ XY 异型 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genes are located on chromosomes IV Ⅱ Ⅱ 千 X 染色体 的类型 Ⅲ Ⅲ o 雄性 雌性 ≥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genes are located on chromosomes 红眼果蝇 野生型 白眼果蝇 突 变 型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P 千 红眼(雌) 白 眼 ( 雄 ) F 红眼(雌、雄) 白 眼 ( 雄 ) 3/4 1/4 2.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遗传是否遵 循分离定律 1.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在果蝇的红 眼和白眼中,红 眼是显性性状 F 中红眼:白眼=3:1, 遵循分离定律 (假说—演绎法)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genes are located on chromosomes 红眼 (雌、雄交配) F 3. 在F 中,为什么白眼只 出现在雄果蝇中 说明白眼性状表现和性别相 联系 F 红眼(雌、雄) 3/4 白 眼 ( 雄 ) 1/4 P 千 红眼(雌) — 白眼(雄)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genes are located on chromosomes 1.观察现象,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