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5385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共39张PPT)

日期:2025-04-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6447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9张,必修,2019,人教,生物学,高中
  • cover
(课件网) 2.2 基因在染色体 上 教学目标 从萨顿的假说到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逐步认识基因是有 物质实体的,深入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本质,又进一步理 解遗传的物质性。(生命观念) 借助假说演绎法再现摩尔根的实验,学会自主提出假说、设 计实验并验证,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 认同基因的物质本质、体会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和勤奋实 践的科研精神。(社会责任) 01 02 03 1.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为什么首先要确定哪些染色体 因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要测定某个基因序列,首先要确定该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 如果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序列,就要知道包含人类基因组的全部染色体组由哪些 染色体组成。 2.为什么不测定全部46条染色体 人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在常染色体中, 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布的基因 是相同基因或是等位基因,只对其中一条测序就可以了; 性染色体X和Y差别较大,基因也大不相同,所以都要测序。 常染色体22对 性染色体1 对 问题探讨 人有46条染色体,但是旨 在揭示人类基因组遗传信息的 人类基因组计划却只测定人的 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讨论 萨顿假说 萨顿假说 1903年,美国科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按形态结构来分,两两成对,共12对,每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 来自母方。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 精子 12条 染色体 卵细胞 12条 染色体 体细胞 24条染 色体 体细胞 24条 染色体 受精 发现 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也就是等位基因,它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 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 假说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假说 观察 研究蝗虫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及亲子代染色体数量关系 减数、 精 子 分裂 (12条) 减数 卵子 分裂 (12条 ) 受 精 受精卵 有丝、 新个体 作用 (24条 ) 分裂 (24条,12 对 ) 父方 (24条 ) 母方 (24条) 一半来自父方 一半来自母方 萨顿假说 科学家发现基因与染色体有哪些平行关系呢 一对基因 遗传学 分离定律 细胞学 一对同源染色体 体细胞:基因成对存在 Dd 染色体成对存在 等位基因分离 同源染色体分离 受精后一个来自父方 体细胞:一个来自母方 看不见的基因 平行关系 推理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 看得见的染色体 配 子:成单存在 D d 成单存在 Dd 体 细 胞 : YyRr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 遗传学 细胞学 两对同源染色体 Yr) x 看不见的基因 萨顿假说 两对基因 平行关系 推理 看得见的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 YRJ 6yR 配 子 : 二二 二 比较项目 基因的行为 染色体的行为 传递中的特点 在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和 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 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存在 形式 体细胞中 成对 成对 配子中 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 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体细胞中的来源 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的分 配特点 等位基因分 离 ,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分 离 ,非同源染色 体自由组合 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萨顿假说 萨顿假说 分析减数分裂中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如果你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请你在图中的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图中染色体上的黑色黑线代表基因的位置)。 P 配子 F F 配子 D D 二 × d d D d 减数 分裂 减数 分裂 减数 分裂 D d d d D d D d 高 茎 矮 茎 高 茎 矮 茎 高 茎 高 茎 D d 高茎 受精 d F D 事实是否如此呢 为什么 不 一 定 这样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