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 导入 我们曾在高一学过杜甫的《登高》和《登岳阳楼》,哪位同学能帮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杜甫的一生?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760-770漂泊西南时期 《客至》《蜀相》联读 二 诵读诗歌 《客至》唐代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蜀相》唐代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 课堂任务 课堂任务: 《客至》是杜甫招待好友崔明府的一首诗歌,如果杜甫能邀请蜀相诸葛亮去他家,两位伟大人物时空对话(类似《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场景)两个人会聊些什么?阅读《蜀相》,找到答案。 任务一: 自由诵读《客至》,明确“客”与杜甫关系如何,从原诗中找到证据。 做好准备期待好友到来 “远市”“家贫”交代了作者此时的处境,但作者依旧拿出最好的热情招待好友 客还在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邀请邻翁一起饮酒,可见两人不用客套,关系应该非常亲近;而邀请邻翁也可以看出杜甫因好友的到来而激动,兴奋。 《客至》唐代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是什么身份?杜甫此时是什么身份? 客:县令/杜甫:辞官漂泊 此时来看杜甫的人多吗? “日日”来的是群鸥说明杜甫天天与动物为伴,“但见”含弦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无其他访者。 日日来的可以是《蜀相》堂前的黄鹂吗?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列子 黄帝》中说:有个喜欢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与鸟儿一起嬉戏玩耍,鸥鸟也毫无防备地停在他身旁。后来他的父亲希望能捉到鸥鸟,这个人再到海边的时候,鸟儿就不落下来了。这就是“机心内萌,则鸥鸟不下”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通过分析本诗,我们了解到杜甫的热情迎客、待客的全过程,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杜甫?与《登高》《登岳阳楼》中的杜甫相同吗? 热情好客 质朴率真 饱经风霜 苦中作乐 远离世俗 积极乐观 不同于《登岳阳楼》的漂泊时期,此时的浣花溪草堂给了杜甫暂时的安宁。 任务二: 自由诵读《蜀相》,思考如果诸葛亮来到杜甫家中,两人可能会聊哪些共同话题。 ①自我介绍 ②居住环境 ③遭遇与共鸣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早年隐居南阳隆中,因才华出众,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成为其重要谋士。 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之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①自我介绍 ②居住环境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柏森森”能否改成“树森森”? “柏”这个意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