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杜甫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们熟悉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我们感动于他忧国忧民,悲悯苍生的情怀,但是他的诗歌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亦有清新喜悦之作。让我们一起走进《客至》,感受他待客的兴味和心境。 课堂导入 题目解读 客 至 喜崔明府相过 “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汉魏以来对地方官员的敬称,唐以后多用以专指县令。 “相”:偏指一方,“我”。(xiānɡ) “相过”:即探望、相访。 “喜”:表明喜悦之情。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理解诗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草堂的南北都是绵绵的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径,不曾因为迎客打扫过,一向紧闭的柴门,今天为您而大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几样好菜肴,家里太穷只好拿自酿的陈酒招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如果乐意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我就隔着篱笆叫他来陪你喝个痛快! (杜 甫) 客 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这首诗共描绘了四幅画面,请你为每幅画面拟名,并把握情感基调,再读诗歌。 盼客 迎客 待客 邀邻 画面拟名 情感基调 喜 小组合作:每组各负责一幅画,置身诗境,解读诗中的画面、特征、情感、手法,并巧配插图。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意象 特征 情感 手法 鉴赏品读,巧配插图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①“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春意盎然之感。 ②“但”字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表达了作者闲适生活的寂寞孤单。为写客人将至做铺垫。 赏析诗歌 鉴赏品读,巧配插图 首联中诗人为什么选择“群鸥”作为意象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 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 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 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鸥鹭忘机:指人无巧诈之心,即使异类也可以亲近。后比喻借此喻指淡泊寡欲的水边隐士。 知识链接———鸥鸟意象 1、潇洒自由、睥睨天下 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2、远离机心,与世无争 陆龟蒙《甫里集》:“除却伴谈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 3、淡泊寡欲,闲适归隐 刘长卿《福公塔》:“谁见白鸥鸟,无心洲渚间。” 4、漂泊无依,凄凉孤独 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意象:茅舍、春水、群鸥。 特征:江波浩渺、成群结队、形单影只。 情感:孤独寂寥、闲逸忘俗、与世无争。 手法:寓情于景。 鉴赏品读,巧配插图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说明了平时生活的安逸自在,也说明了少有来客的孤单寂寞,同时又反衬了贵客突然登门的意外喜悦。 不 曾 今 始 客不常来,主不轻易延客 闲主喜出望外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