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8380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古诗两首(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69048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古诗两首》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背诵古诗。 ①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②和学生共同感受这两首古诗带给我们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感受夏天的情趣。 二、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 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小池》是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 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写小池环境的幽静美丽。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一片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小池生机勃勃的景象。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水面,马上就有蜻蜓落在上面了。“小荷”与“蜻蜓”相依存,“才露”与“早立”相呼应,有动有静,点出自然景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  1、让学生提前了解夏天里我们身边能看到的动物。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同学提前观察各种动物在夏天的生活习性。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等。 3、要求学生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六、教学过程(分2课时) 第一课时(所见) (一)激趣导入(演示第2张幻灯片): 1、老师知道咱们班很多同学会背一些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2、揭题,释题。 板书课题———所见。 提问:“所见”是什么意思? 答: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演示第4张幻灯片)。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 物,同学们你们先来看一看通过这幅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景物呢?简单介绍作者。(袁牧,清代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预习“三读”: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 二读,记住生字,划出字形;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习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课文。把不懂得字、词、句子用横线加“?”画出来。   3、学习生字。(演示第3张幻灯片)21教育网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互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