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科学第1~2章综合测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B. C. D. A.在电线上晾湿衣服 B.使用试电笔时,手要触笔尖金属体 C.在没有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换灯泡 D.发现有人触电先切断电源 【答案】D 【解析】A、在电线上晾湿衣服,有可能使电流通过水传到人体上,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若接触笔尖金属体,容易触电,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不断开开关,直接更换不亮的电灯泡,由于灯泡上带电,容易引起触电事故,所以更换灯泡时先断开开关,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尽快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挑开通电的裸导线让触电者尽快脱离开电源,再实行救治措施,故D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D。 2.借助模型有利于学科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B.C.D. 【答案】B 【解析】 A.图示为杭州亚运会会徽,属于符号,不是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电路图,可以直观描述电路连接关系,属于模型,故B符合题意; C.图示为禁止鸣笛标志,属于符号,不是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男女性别标志,属于符号,不是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运动时,身体可以产生多巴胺,让人心情舒畅C8H11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多巴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B.保持多巴胺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多巴胺分子 C.多巴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多巴胺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 、一个多巴胺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而不是一个氧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错误;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多巴胺是由多巴胺分子构成的,保持多巴胺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多巴胺分子,正确; C 、根据多巴胺(C8H11NO2)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2×8):(1×11):14:(16×2)= 96:11:14:32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D、多巴胺是由多巴胺分子构成的,多巴胺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氨原子、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答案为:B。 4.下列关于磁体两极间磁感线的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故A正确; B、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B错误; C、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C错误; D、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和S极出来,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如图是一款家用充电式电动螺丝刀,该电动螺丝刀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通过正转和反转来实现紧螺丝或松螺丝的双重功能。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动螺丝刀工作时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 B.电动螺丝刀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实现正、反转的调换 D.可以通过增大电流实现加快转速 【答案】A 【解析】A、电动螺丝刀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其工作原理不是电磁感应,故A错误; B、电动螺丝刀工作时消耗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 C、电动螺丝刀的正、反转的调换,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实现的,故C正确; D、磁场强度一定时,可以通过增大电流来加快电动机的转速,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6.如图,小科把台灯的插头插入插座,闭合开关后,断路器立刻切断,造成这一现象的故障可能是( ) A.开关断路 B.插头断路 C.灯座短路 D.插座短路 【答案】C 【解析】AB、开关和插头断路,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