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概念的概述 6.张三问李四:“你常看《新闻联播》吗 ” 李四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闻联播》 ” 张三又问李四:“这么说你常看《新闻联播》了 ” 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闻联播》。” 从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A.违反了矛盾律 B.违反了排中律 C.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 D.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 C 常看《新闻联播》 A 不常看《新闻联播》 非A 否认非A 陈述语气:肯定A 否认A 陈述语气:肯定非A 反问句造成有两种意思 1.说本案是重伤罪是对的,说本案不是重伤罪也是对的。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违反了同一律 B.违反了矛盾律 C.不违反逻辑规律 D.违反了排中律 D 陈述句通常是一种意思 是重伤罪 A 不是重伤罪 非A A 非A 思考:这些容易产生歧义的问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细胞出了毛病,机体就会产生故障。同样,概念出了问题,相关的思维也就会不正确。正确的思维需要准确把握“概念”。 新版“灵魂六问” 1.你配吗? 2.你算什么东西? 3.你要饭吗? 4.你是什么东西? 5.你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没有? 6.你是什么垃圾? 一、概念的含义 1.属 性 ①含义: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草莓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草莓”的性质。 “五月六月是草莓的收获季节。”,这里“收获季节”表示的是“五月六月”与“草莓”的关系。 ②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属性 本质属性 非本质属性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某事物具有,其它事物也可具有的属性。 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人是什么?”柏拉图说:“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 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抓来一只鹅,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鹅,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鹅,难道是您说的人吗?” 你能试着概括出人的属性,能否说出什么是人(人的概念)? 有眼睛、有耳朵、有四肢 能直立行走 能用肺呼吸 能血液循环 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揭示“人”的本质属性 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 属于非本质属性 √ 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一、概念的含义 ①含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②特征: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2.概 念 P23相关链接: 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一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 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一、概念的含义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 3.概念的表达(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2)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 (多词一义) 水果、fruit、鲜果... 例如:苹果 P23:探究与分享 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