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0319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1《认识民法典》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5-0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3127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认识民法典,解析,练习,同步,10.1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道法10.1《认识民法典》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A D A D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D C A 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民法典的道德体现。 ②④:民法典中规定的诚信原则以及关于家庭家风建设的内容,将诚信、平等、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体现了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通过法律条文规定了民事主体的行为规范,又融入了道德要求,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家庭家风建设相关内容,但没有全面涵盖民法典规定所集中体现的内容,故①不符合题意; ③:“只有”说法过于绝对,道德的遵守不仅仅依靠法律规定,还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个人内心信念等多种因素,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民法典的原则, B:诚信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老刘在面对苗某更高价格的收购诱惑时,依然拒绝并表示要遵守与张某签订的合同,这体现了老刘在履行合同义务时遵循了诚信原则,故B符合题意; A:公平原则强调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故A不符合题意; C:自愿原则侧重于合同签订是基于双方自愿而非强迫,故C不符合题意; D:绿色原则主要涉及合同履行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保护等方面,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民法典的含义、刑法的含义、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 ②④: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规定,故②说法正确; ①:完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故①说法错误; 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4.【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认识民法典。 ①②:根据所学,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据此,曹某高空抛掷物品,将楼下行人砸伤,侵犯人身权;某校向某公司购买办公用品,该公司不按合同约定时间发货,没有履行合同,属于民法典调整范围,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属于刑法范围,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属于行政法律规范范围,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②:“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了绿色原则,该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故②符合题意; ④:“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遵守社会公德”体现了公序良俗原则,即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故④符合题意; ①③:题文未涉及平等原则、公平原则,故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民法典的道德体现。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道德范畴,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其中,同时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既体现了法律规范,又蕴含着道德要求,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故A符合题意; BCD:题文未涉及保护公共利益、完善法律体系、保证有法可依,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民法典的意义。 ①③:“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婚姻家庭到生产生活.....民法典的内容包罗社会万象”,这体现了民法典涉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