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2706

【轻质减负】20 外国诗二首 课件+教案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90882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轻质,减负,外国,二首,课件,教案
    读诗明智,对话人生 《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 语文组 朱嘉宝 课型 概念课 二、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外国诗二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诗中生字词,规范书写并理解其含义;通过有感情朗读,把握诗歌节奏、韵律与语气,能理解诗歌描绘的情境,结合时代背景与诗人经历领会蕴含的人生哲理,同时落实语文课程在为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奠基方面的育人目标。 2.教材解读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 “哲理之思” 为主题,致力于语文能力的多元培养。一方面,引导学生研习托物言志手法,领悟如何借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巧妙寄寓情思,进而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另一方面,着重训练学生运用比较阅读法,剖析作品间的异同,深化理解。 《外国诗二首》作为本单元的自读课文,两首诗歌均蕴含深邃的人生思考,且在表达形式上形成鲜明反差。鉴于单元编排意图与文本特质,《外国诗二首》的教学适宜采用一课多篇的整合模式,并适度拓展类文。通过对不同哲理诗的集中研读,让学生洞察哲理诗的共性与个性,精准把握其特点,有效提升诗歌鉴赏能力,深度体悟诗歌所承载的人生哲理,从而在语文学习与思维发展上实现双重进阶。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在本单元的学习进程中,学生已借助《紫藤萝瀑布》等文章,对“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有所涉猎,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与知识基础。《外国诗二首》作为自读课文,教师应引领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凭借已有的托物言志知识储备,深入感受两首诗歌独特的写法,自主探索诗歌中借物抒情、蕴含哲理的妙处,逐步提升诗歌阅读与鉴赏能力。 2.行为习惯 七年级学生在经历小学阶段学习后,初步养成预习、做笔记习惯,这有助于他们提前了解《外国诗二首》内容,记录疑问。但自读课文需更强自主探究性,部分学生可能依赖教师讲解,缺乏主动思考与深入研读习惯,需教师引导,让其在自读中养成主动挖掘诗歌内涵的习惯。 3.关键能力 在过往学习中,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本理解与概括能力,能把握诗歌大致内容。但赏析诗歌语言、挖掘深层哲理的能力尚在发展。 四、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拓展性目标 2.我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析诗句,明确诗歌蕴含的哲理。 挑战性目标 3.我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续写诗歌。 4.我能采用直抒胸臆或者借助于具体形象的方式创写诗歌,表达生活哲理。 五、实现路径 基础性 目标实现路径 1.学生自读课文,提前完成自主学习单。 2.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人生路上面临的种种选择。 拓展性 目标实现路径 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通过分析关键词句,体会诗歌哲思。 通过阅读单元导读任务和诗人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比较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类文比较,再次强化两首诗写法上的区别。 挑战性 目标实现路径 结合本节课所学,鼓励学生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续写诗歌,采用直抒胸臆或者借助于具体形象的方式创写诗歌,表达生活哲理。 六、课堂流程 流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2分钟 ①出示“人生路上的选择”情境,引领学生思考。 ②明确三级学习目标。 ①思考“人生路上的选择”。 ②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③进入情境,明确活动任务。 基础检测 3分钟 检测基础性学习目标的预习情况 订正、批注 任务一:望路,未选择的路 6分钟 ①齐读诗歌《未选择的路》; ②自由朗读《未选择的路》,并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诗人未选择的路是什么样的,对于这条路诗人有怎样的感情? ①齐读诗歌,明确诗歌内容。 ②圈画关键词句,明确未选择的路是什么样的,作者对此有什么情感。 任务二:探路,选择了的路 15分钟 ①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