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4927

16 诫子书 教学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10202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七年级,语文,初中,2024,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诸葛亮 新课导入 它淡雅隽永, 它闻名于天下, 它常被文人雅士当做座右铭, 它出自于一位智者的家书。 新课导入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蜀相》 杜甫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素养目标 01 熟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02 精确翻译与理解文章,注意积累警句。 03 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隆中,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尽心辅佐,被封为武乡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背景链接 文体知识 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诫子书》 题目解读 告诫儿子的家书。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课文朗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品德高尚的人 操守、品德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疏通文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增长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振奋精神。励,振奋。 修养性情。治,修养。 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疏通文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岁月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疾行,指迅速逝去 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疏通文意 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 课文探知 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一正一反,说服力强。 课文探知 A、论点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 C、修身:(躁)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