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小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谁的红果多》 《谁的红果多》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四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通过学习20以内的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数的大小比较的经验,但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课本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穿红果的情境,引出谁穿得多的问题,激发学生比较的欲望,引导学生探索比较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数的运算和数感的培养奠定基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3在经历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情景导入 师:秋天来了,小熊和小猴在森林里采了一些红果。你瞧,它们将自己采的红果穿了起来,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小熊和小猴各穿了多少个红果? 生2:谁穿的红果多? 师:到底谁穿的多呢?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1:小熊穿了21个红果。 生2:小猴穿了18个红果。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它们比一比吗?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新知 活动一:比较21和18的大小 师:同学们,谁的红果多?可以怎么比较呢?让我们一起去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尝试比较吧! 小组任务要求: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比较21和18的大小; 小组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 全班汇报,总结方法。 汇报分享: 方法一:利用数数法比较 生1:按照数的顺序,越往前,数越小;越往后,数越大。 生2:18,19,20,21,所以的多。 生3:按照数的顺序,18在21的前面,所以21>18。 方法二:借助中间数比较 生1:我发现小熊和小猴拿的红果串完整的每串刚好是10个,而且两个人的红果都接近2串,所以就以20为标准比较。 生2:小熊的红果有21个比2串多,所以21>20。 生3:小猴的红果有18个不到2串,所以18<20。 生4:21比20多,18还不到20呢,所以的多。 师:这种方法很好,中间数是关键,中间数一定在两个数之间且和两个数都接近。 方法三:借助直观模型比较 生1:我们可以利用数的组成,用1个小正方体表示1个红果,10个小正方体正好是一串红果,这样小熊有21个红果,我们就可以摆2个十和1个一。 生2:小猴有18个红果,我们可以摆1个十和8个一。 生3:我们发现2个十大于1个十,所以21>18。 方法四:借助计数器比较 生1:我们可以利用计数器拨出21和18,21是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拨出2颗算珠,在个位拨出1颗算珠;18是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拨出1颗算珠,在个位拨出8颗算珠。 生2:21十位上有2颗算珠,18十位上有1颗算珠,2个十大于1个十,所以21>18。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方块和用计数器表示数比较出了21和18的大小,请再次观察,并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比较方法呢? 生1:有,只要比较21和18十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 生2:是的,通过这两种方法,我发现2个十肯定比1个十要多,即二十几比十几大。 师:很好!两位数比较大小时,先从十位比起。十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小熊和小猴的红果数量,培养学生比较的意识,初步体验比较的方法。 活动二:写一写,比一比 师:请先写出计数器表示的数,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生1:左边计数器表示的是32,右边的计数器表示的是34,32<34。 师:你是怎么比较出大小的? 生2:我是这么比较的,因为这两个数十位上都是3,所以个位上数字大的数大。 师引导学生总结:十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个位,个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生3:左边计数器表示的是100,右边的计数器表示的是99,100>99。 师:谁能说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