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9845

初中语文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244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初中,小石,答案,练习,同步,潭记
  • cover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练习题 (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罔不因势象形(  ) 尝贻余核舟一(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jiǎo(  )首昂视 舟尾横卧一jí(  ) 居右者椎jì(  )仰面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苏、黄/共阅/一手卷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 _____同“_____”,意思为:_____ (2)左手倚一衡木 _____同“_____”,意思为:_____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贻余核舟一(      ) (2)如有所语(      ) (3)其船背稍夷(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5.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尝贻余核舟一 古义:      今义:      (2)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      今义: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      今义: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古义:      今义:      4.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是什么用法 将对应的序号填入句后括号内。 (1)能以径寸之木(   )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3)石青糁之(   ) (4)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5)无丝竹之乱耳(   ) A.代词,代指人、物、事 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D.助词,无实义,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7.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形象逼真地展现了核舟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又是按事物的空间顺序来介绍的。 B. 文章第2段特意点出船窗所刻十六字,分别借用苏东坡《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中的语句,自然引出下文对船上的苏轼及其友人的介绍。 C. 文章第6段计算了整个核舟所刻人物、窗户、箬篷、器物、文字的数量,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内容之多。 D. 本文既是一篇简洁、严谨的说明文,更是一篇气韵生动的艺术美文。作者行文井井有条,准确细致,让读者充分感受到雕刻者巧夺天工的技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3).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课下注释) (4).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默写填空 (1).船头坐三人, ,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2).佛印绝类弥勒, , , 神情与苏、黄不属。 (3). , 若听茶声然。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      ) (2)神情与苏、黄不属(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2.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作者为什么要详细说明刻在舟上的对联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