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花姑娘》教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通过认读“棉、娘”等13个生字,书写“病、医”等7个字,积累基础语言材料。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在情境中运用语言,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现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分析燕子、啄木鸟、青蛙无法帮助棉花姑娘的原因,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如“不同动物捕食害虫的特定环境”)。 结合棉花姑娘从“难受、急切”到“高兴、感激”的情感变化,发展共情能力和情感分析能力。 (三)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七星瓢虫灭蚜虫),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益虫的生态意识。 通过讨论动物本领,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理念。 (四)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情感美和故事的情节美。 通过“画一画喜欢的小动物并说本领”的作业,激发创造性表达,培养审美想象与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不同动物的灭虫本领,体会棉花姑娘的心情变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3分钟) 展示棉花图片,提问:“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蚜虫,她会怎么办呢?”引出课题《棉花姑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3. 指名分段朗读,其他学生思考:棉花姑娘请了哪些动物帮忙?结果怎样? (三)学习生字(10分钟) 1. 出示生字“棉、娘、病、别、奇、星、医”,认读并组词。 2. 分析字形:“病”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丙”;“医”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矢”。 3.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然后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5分钟) 1. 学习第1自然段: 提问:“棉花姑娘怎么了?”(叶子上有许多蚜虫,她生病了) 指导朗读,读出棉花姑娘难受、急切的心情。 2. 学习第2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与燕子、啄木鸟、青蛙的对话。 讨论:为什么燕子、啄木鸟、青蛙不能帮棉花姑娘治病?(燕子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捉田里的害虫,而蚜虫在棉花叶子上) 3. 学习第6自然段: 提问:“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七星瓢虫是怎样做的?”(七星瓢虫吃蚜虫,很快就把蚜虫吃光了) 指导朗读,读出棉花姑娘的高兴和感激之情。 (五)角色扮演,巩固提升(5分钟) 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内容,评选“最佳表演小组”。 五、布置作业(2分钟) (一)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二)画一画你喜欢的小动物,并说一说它的本领。 六、板书设计 棉花姑娘 生病了(蚜虫) 请燕子(空中)→不行 请啄木鸟(树干)→不行 请青蛙(田里)→不行 七星瓢虫(叶子)→治好了 七、教学反思 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关注不同动物的特点。需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棉花姑娘的情感变化,加强朗读指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