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提能训练(一) 步入化学殿堂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宁阳期末)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变化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陶瓷器具烧制 B.木材剧烈燃烧 C.灯泡通电发光 D.面包久放发霉 2.(2024·泰安中考)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卓越的智慧和创造力。下列古代发明或创造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骨刻字 B.水车灌溉 C.湿法炼铜 D.纺纱织布 3.(2024·岱岳区部分学校三模)泰安岱庙是泰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岱庙中展有陶瓷、青铜器和书画作品等。下列有关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陶瓷耐腐蚀 B.青铜强度高 C.宣纸易燃烧 D.墨迹难氧化 4.(2024·泰安中考)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难溶于水 C.熔点高 D.常温下呈固态 5.每年的7月下旬至9月是吃西瓜的最佳时间。我们在购买西瓜时,会习惯用手指来弹西瓜,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用手指弹西瓜”听声音判断,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收集证据 D.获得结论 6.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 C.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 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7.(2024·泰安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取用固体粉末 C.移走蒸发皿 D.量筒读数 8.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腐蚀标签 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 9.(2024·东平期末)对“实验仪器———用———使用注意事项”连线如下,其中全部正确的是( ) A.烧杯———用作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可以直接加热 B.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炸裂 C.锥形瓶———用作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和气体发生装置———可以直接加热 D.量筒———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也可以作反应容器———不能加热 10.(2024·宁阳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实验方案 目的 A.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B.推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D.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11.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12.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内附着大量水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吹灭蜡烛产生白色烟雾 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13.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灯泡发光 B.风力发电 C.自热火锅 D.太阳能供热 14.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 B.概念的理解 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C.化学发展史 D.化学安全 火的掌握和利用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现代化学技术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