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0135

中考化学复习限时提能训练9海水中的化学含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6014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化学,中考,复习,限时,提能,训练
    限时提能训练(九) 1.B [①海水淡化主要是利用蒸馏除去海水中的盐类物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从海水中提取镁是在海水中倒入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的悬浊液,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海水制碱是以食盐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以氨气为媒介来生产纯碱,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2.D [海洋的自净化能力很强,但是自净能力有一定限度,将各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会污染海洋,应处理达标后排放,A错误;“可燃冰”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B错误;海洋资源储量丰富,但是沿海建各种大型化工厂,会污染海洋,且无限制地提取海洋化学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应合理开采,C错误;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因此为了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水中含有氯化钠,反之,则不含氯化钠,D正确。] 3.A [粗盐样品首先要溶解,操作①是溶解,A正确;经过过滤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蒸发后所得精盐中依然含有可溶性的固体杂质,是混合物,B错误;蒸发后,取下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C错误;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②中玻璃棒是起到引流作用,③是搅拌防止受热不均,液体飞溅,所以玻璃棒的作用不一样,D错误。] 4.B [A、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原理是通过蒸发,使海水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到水杯中,水杯中的水是淡水;B、蒸发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体积不变;C、该过程中用到的是蒸馏的方法;D、温度越高,水分蒸发的越快,获取淡水的速率越快。] 5.B [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实验操作步骤改为①③④②⑤⑥不会影响形成沉淀和效果,A正确;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所以⑤操作中得到的沉淀共有四种,B错误;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颠倒会影响除掉多余的钡离子而形成沉淀,C正确;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从而得到氯化钠溶液呈中性,D正确。] 6.D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过程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产生,不一定有气体、沉淀和水同时生成,A错误;铵盐如氯化铵、硫酸铵等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不含金属阳离子,B错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只有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呈中性,因此等质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不一定呈中性,C错误;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碱液相当于加水稀释,碱性减弱,pH会偏小,D正确。] 7.D [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还能溶解其他物质,故浸洗溶液应选用 NaCl 的饱和溶液,该方法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步骤Ⅲ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碱性溶液,然后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提高产率,B错误;步骤Ⅳ发生的反应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C错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D正确。] 8.B [Na2CO3溶液呈碱性,A正确;NaHCO3固体能溶于水,B错误;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C正确;NaHCO3能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