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四时景物皆成趣。 月迹 悄没声儿 累累的骨朵儿 白道儿 满圆儿 慢慢儿 头发梢儿 尘影儿 繁星儿 锨刃儿 瓷花盆儿 竹窗帘儿 竹帘格儿 屏住气儿 葡萄叶儿 mo xiān 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再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听。 悟学任务一:何处寻月迹 悟学任务二:怎样写月趣 悟学任务三:为何写月迹 悟学任务一:何处寻月迹 中 堂 院 中 河 边 悟学任务一:何处寻月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悟学任务一:何处寻月迹 穿衣镜上 瓷花盆上 锨刃儿上 眼睛里 天上 月 迹 贾平凹 wā 不管写小说还是写散文,语言是第一的。就像一个人一样,别人能对你一见钟情,首先是你的形象呀。 悟学任务二:怎样写月趣 (1)独学:画出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圈出最打动你的词语做批注,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2)合学:交流分享,选出一两个词,写在词卡上,派代表汇报。 我们小组觉得“_____”最_____,因为_____ 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悟学任务二:怎样写月趣 我们小组觉得“_____”最_____,因为_____ _____。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liǎo 我们小组觉得“_____”最_____,因为_____ _____。 白道儿 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 liǎo 半圆 满盈 亏了 全没了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小组觉得“_____”最_____,因为_____ _____。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玉玉的,银银的白光洒满院子,你看,_____。 (桂树、竹子、花、地面、水缸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我们小组觉得“_____”最_____,因为_____ _____。 月亮已经淡淡地上来,那竹在淡淡地融,山在淡淡地融,我也在月和竹的银里、绿里淡淡地融了。 ———《空谷箫人》 我闭上眼睛,渐渐地闭上了,感受那月光爬过我的头发,爬过我的睫毛,月脚儿轻快,使我气儿也不敢出的,身骨儿一时酥酥地痒,睁开眼来,我便全然迷迷离离了。 ———《月鉴》 悟学任务二:怎样写月趣 20 21 22 23 24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小练笔: 月亮还出现在哪里?请仿照课文写一写。 (可抓住月亮的形态变化、月色、周围的景物来写) ★用上动词 ★用上叠词 ★加上丰富的想象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在( )找到了它,_____ _____ _____。 20 21 22 23 24 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