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新人教版 必修二 遗传和进化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举例说明协同进化 2.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 3.概述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进化生物理论的要点。 1.初步运用进化与适应观、结构与功能观,阐明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命观念) 2.认同生物进化理论仍然在发展。(科学思维) 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达尔文推测,这种花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这样的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距中吸到花蜜。大约50年以后,研究人员果然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 问题探讨 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理由是兰花的生殖离不开传粉昆虫。如果没有与这种兰花结构相适应的传粉昆虫,这种兰花就难以完成传粉受精,这个物种也就不存在了。 2、如果后来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是否说明达尔文的推测是错误的? 如果后来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达尔文的推测就仅仅是一种猜想,不能被证实。当然,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不等于这样的昆虫一定不存在,因此并不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测一定是错误的。 讨论 1、达尔文作出上述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有什么意义? 特定昆虫给特定的植物传粉,这样可以提高传粉的效率,并且昆虫也可得到较多的食物或保护。 一、协同进化 资料1:自然选择有利于羚羊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也有利于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这两个物种的进化过程宛如一场漫长的“军备竞赛”。 一、协同进化 思考1: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一、协同进化 思考2:捕食者是否可以高枕无忧? 一般来说,只有动作敏捷、跑得快的捕食者个体才能获得食物,从而生存下来,繁殖后代。因此,羚羊对捕食者种群的进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生物的进化并非孤立进行,而是协同并进的。 一、协同进化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称之为“收割理论”。 收割理论 由此可见,在自然界,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面临生存压力,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一、协同进化 思考4: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进化是否也有关系呢? 资料2: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进行无氧呼吸)的;最早的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这说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协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概念: 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意义 结果 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注意: 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同种生物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 ②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一、协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 类型:① 种间互助 动物取食花的花蜜,同时为植物传粉 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 丛林狼捕食老弱兔子,客观上促进了物种的发展 类型: ② 种间斗争 一、协同进化 澳大利亚曾引入粘液瘤病毒控制野兔种群数量,第一年粘液瘤病毒杀死了99.8%的感染兔子,但在下一个感染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