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3786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 *台阶 教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422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初中,语文,统编,七年级,下册,第三
  • cover
《台阶》教案(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父亲形象的理解,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2.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文章,解决字词读音问题;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作家李森祥曾说过:“中国文学不乏伟大的母亲形象,而父亲却令人遗憾地缺位。我想创作一篇小说来寻找心中终极的父亲形象,让我读懂并理解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是《台阶》,让我们通过文中“我”的视角,去感知“我”父亲和台阶的种种故事,去试着了解这位“父亲”的物质追求与精神世界。 二、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李森祥,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 李森祥曾策划过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天下粮仓》。 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 2.资料链接。 李森祥,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生动质朴形象。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样保持着朴实无华的风格。 3.生难字词。 (1)字音。 凹(āo) 凼(dànɡ) 门槛(kǎn) 涎水(xián) 揩(kāi) 嘎(ɡā) 筹划(chóu) 黏(nián) 尴尬(ɡān ɡà) 撬(qiào) 倔强(jué jiànɡ) 硌(ɡè) 憋(biē) 半晌(shǎnɡ) (2)词义。 凼:方言,水坑。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神不定。 大庭广众: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眼中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三、整体感知 1.作者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彩。 2.初读课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也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串在一起,用一段话说一说。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 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3.分析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9):开端,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第二部分(10~16):发展,父亲苦干了大半辈子,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三部分(17~24):高潮,新屋终于盖起了,也砌上了九级高台阶。 第四部分(25~32):结局,新屋造好了,父亲却衰老了。 四、精读文本 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开篇点题。为下文写父亲盖新屋、造台阶埋下伏笔。 2.写父亲力气大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父亲为了台阶有使不完的力气,表明父亲年轻时身强力壮,也与后文造新屋时父亲托石板闪了腰形成鲜明的对比。 3.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这是全文的关键句。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