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嘉肴(yáo) 不知其旨(zhǐ) B.兑命(duì) 教学相长(zhǎng) C.学学半(xiào) 选贤与能(yǔ) D.矜寡(jīn) 讲信修睦(mù) 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然后/能自强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学半 _____同“_____”,意思为:_____ (2)选贤与能 _____同“_____”,意思为:_____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_同“_____”,意思为:_____ 解释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嘉F:_____ (2)不知其旨也 旨:_____ (3)虽有至道 至道:_____ (1)大道之行也 大道:_____ (2)天下为公 公:_____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2)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3)教学相长也 古义: 今义: (4)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 今义: (5)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今义: 6.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原意为:父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②不独子其子 原意为:子女,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7.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强”;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反”。 D. 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9. 默写。 (1)是故 ,教然后知困。 (2)选贤与能, 。 (3)《礼记》中说:“虽有嘉肴, , 。”中国古代诗歌的盛宴,唯有用心学习、潜心吟咏,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珍馐至味。 (4)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大道之行也》中与之相近的语句是: , 10. 我们身边有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现象,如歇后语、谐音、避讳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语言现象。 (1)歇后语解读:请从以下三个歇后语中任选一个(写出序号即可),按照示例进行解读 ①竹篮打水———一场空 ②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③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示例】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2)谐音辨析:下列句子中没有谐音现象的一项是( ) A.小玲在门上倒贴“福”字,妈妈高兴地说:“福到了!” B.除夕夜,爷爷看到饭桌上的必备菜———鱼,捋捋胡子笑着说:“年年有余啊!” C.中秋佳节,桂花飘香,圆月当空,妹妹吃着月饼说:“真是花好月圆啊!” D.婚床上摆上枣子、花生、桂圆、瓜子,寓意着“早生贵子”的美好祝福。 (3)避讳探讨:古代有许多避讳的语言现象,如称“老人去世”为“老了”;称“上厕所”为“解手”;唐代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将“民”字改称“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避讳现象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道之行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