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17短文两篇-陋室铭 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 《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代文学家,有“_____”之称。 2. “铭”是古代的一种_____,通常用_____,内容多为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二、字词解释 1. 斯是陋室(斯:_____) 2. 惟吾德馨(馨:_____) 3. 谈笑有鸿儒(鸿儒:_____) 4.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_____) 5. 何陋之有(之:_____) 三、句子翻译 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_____ 2. 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_____ 四、内容理解与赏析 1. 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 2.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的_____、_____、_____,表明“陋室不陋”。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体现了陋室主人怎样的特点? 答:_____ 4. 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_____ 五、拓展延伸 1. 作者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自比,有何用意? 答:_____ 2.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陋室不陋”的理解。 答:_____ 六、文言现象归纳 1. 词类活用: “无丝竹之乱耳”(乱:_____) “无案牍之劳形”(劳:_____) 2. 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句式:_____)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孔子弟子,即卜商,字子夏。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合。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之有 即与之化矣 B. 不知其人 其真无马邪 C. 商好与贤己者处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D.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以中有足乐者 2.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_____ 不知其人,视其友。 译文:_____ 参考答案 一、1. 刘禹锡;梦得;唐;诗豪 2. 文体;韵 二、1. 这 2. 德行美好 3. 博学的人 4. 使身体劳累(“劳”为使动用法) 5.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1.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环境清幽;交往人物高雅;日常生活雅致 3. 体现主人交往人物的博学儒雅,侧面反映主人学识渊博、志趣高雅。 4. 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安贫乐道的志趣。 类比:用“山有仙名、水有龙灵”类比“陋室德馨”。 对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式工整。 引用:结尾引用孔子“何陋之有”强化主旨。 五、1.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像诸葛亮、扬雄一样有高洁志趣和远大抱负。 2. 陋室的“不陋”在于主人德行美好(“德馨”)。尽管居所简陋,但主人安贫乐道、情趣高雅,交往人物博学,生活态度高尚,因此陋室不显得简陋。 六、1. 使动用法,使……扰乱 使动用法,使……劳累 2.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有何陋) 七、1.D 2. D。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不知其人,视其友。 译文:不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