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5881

小升初冲刺练·文学文化常识集锦:08节气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944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小升,冲刺,文学,文化,常识,集锦
    小升初冲刺练·文学文化常识集锦:08节气 一、单选题 1.( 【新领程卓越班】小语二下 综合复习 专项三 积累与运用)选择题。下列哪项不是夏天的节气?(  ) A.立夏 B.谷雨 C.小暑 D.处暑 【答案】B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2.(2022六下·山东竞赛)下列传统节日中,(  )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 【答案】D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清明节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识记清明节来源于二十四节气。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3.(2024六上·莱西期末) 下列谚语不涉及二十四节气的是(  ) A.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B.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C.清明麻,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 D.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答案】A 【知识点】节气 【解析】【分析】考查文化常识。A.和节气无关,“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的是日晕、月晕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和节气无关。 BCD.都和节气有关。 故答案为:A。 【点评】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4.(2025·广州开学考)语文课上,老师为同学们讲了一副趣联: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令人叫绝,引来后人对句无数。作为下联,你认为下面几个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下联:____ A.春雷惊蛰,谷雨润物到小满 B.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C.乌云遮月,谷雨纷纷到天明 D.云集小暑,惊蛰山间芒种急 【答案】B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上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中巧妙地嵌入了“大寒”、“霜降”和“小雪”三个节气,且语意连贯,描绘了冬季寒冷的景象。 A项:“春雷惊蛰,谷雨润物到小满”中虽然也包含了三个节气,但“春雷惊蛰”与上联的“天气大寒”在季节和氛围上不相匹配,且整体意境与上联不符,故排除。 B项:“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中,“日光”与“天气”相对,“端午”虽非节气但为传统节日且与“大寒”(另一传统节日相关的节气)在形式上相呼应,“清明水底见重阳”一句虽字面未直接点出节气,但“清明”与“重阳”均为中国传统节日且分别对应清明节气与重阳时节,且该句以水中倒影的巧妙构思隐含了节气的更迭与时间的流转,与上联的意境相契合,且整体对仗工整,故为正确答案。 C项:“乌云遮月,谷雨纷纷到天明”中,“乌云遮月”与上联的“天气大寒”在意境上不匹配,且“谷雨纷纷到天明”虽含有“谷雨”节气但整体语意与上联不符,故排除。 D项:“云集小暑,惊蛰山间芒种急”中虽然包含了“小暑”、“惊蛰”和“芒种”三个节气,但“云集小暑”与上联的“天气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