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7042

17跳水 课件(共45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15393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跳水,课件,4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跳 水 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有一个孩子为了取回被夺走的帽子,爬上了帆船桅杆的顶端,时刻面临着生命的危险。这是怎么回事呢?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其作品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形象生动逼真,语言优美。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说说课文围绕“跳水”讲了一件什么事? 放肆 桅杆 撕扯 吓唬 龇牙咧嘴 咧开 瞄准 sì sī hǔ zī liě miáo wéi 字词学习 艘 航 肆 逗 钩 咧 舱 鸥 瞄 桅 环游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哭笑不得 吓唬 顶端 船舱 海鸥 瞄准 心惊胆战 钻 _____ 钻孔 _____ 电钻 zuàn zuān 模 _____ 模仿 _____ 模样 mú mó 现在人们有了电钻(zuàn),钻(zuān)孔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小孩子常常会模(mó)仿大人的模(mú)样做事。 艘(一艘船) 搜(搜查) 航(航行) 抗(反抗) 撕(撕扯) 嘶(嘶鸣) 钩(挂钩) 沟(水沟) 咧(咧嘴) 例(举例) 瞄(瞄准) 描(描写) 放肆 吓唬 龇牙咧嘴 风平浪静 ◎形容凶狠的样子。 ◎(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形容非常害怕。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使害怕;恐吓。 心惊胆战 选择意思相对应的词语并连线。 放肆——— 故意——— 灵巧——— 勇敢——— 风平浪静——— 拘谨 无意 笨拙 怯懦 波涛汹涌 一阵狂风吹过,原本风平浪静的水面突然变得波涛汹涌。 放肆 ≈ 故意 ≈ 吓唬 ≈ 灵巧 ≈ 立刻 ≈ 勇敢 ≈ 心惊胆战 ≈ 放纵 有意 灵活 恐吓 马上 英勇 心惊肉跳 ◎一个人过度(放肆 放纵)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他这样目无尊长,真是太(放肆 放纵)了。 ◎她有一双(灵巧 灵活)的手,绣出的蝴蝶栩栩如生。 ◎我们要采取(灵巧 灵活)的战术来打击敌人。 √ √ √ √ 1. 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课文解读 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孩 子追猴子)→(船长命令孩子跳水) 示例:本文记叙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走上横木陷入险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的故事。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 写水手拿猴子取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的起因。 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二部分(2-4) 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 把孩子救上来。 第三部分(5-6) 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文章开头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故 事发生的环境,为全文做了必要的 铺垫:(1)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条件。正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会轻松悠闲起来,才有兴趣拿猴子取乐。 (2)暗示了事情的结局。正因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水里才能被水手迅速救起,转危为安。由此可见,这两句话的含义是跟事情的发生和结局密切相关的,在文章的开头作了简明的交代,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第一部分(1) 写水手拿猴子取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的起因。 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二部分(2-4) 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 把孩子救上来。 第三部分(5-6) 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关于动作描写的句子,并分析。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这句话描写了猴子抢孩子帽子的情景, “跳” “摘” “戴” “爬”一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