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7533

第25课《挑山工》教学设计+ 教学课件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7584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5课,挑山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课件网) 25 挑山工 四年级下册 冯骥才 当代作家 冯骥才 (1942~) 当代作家。冯骥才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150多种,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作品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挑山工是做什么工作的? 课堂活动 挑山工是怎么登山的? 议一议 课堂活动2 读一读 挑山工回答作者的话。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呗!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 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读了挑山工的话,你懂了什么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脚踏实地,坚忍不拔,不断登攀,就能取得成功。 谢谢! D ◆ ◆ 戴 器米 湖 0器祸 添 米 4《挑山工》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课文篇幅较长,文章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在经过反复研读教材,深刻体悟语言文字 背后的温度、重度和厚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后,我决定对教材进行合理剪裁,大 胆取舍,实现长文短教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 坚持不懈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与话中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准备 折尺、挑山工视频片段、阅读卡片 五、教学流程 (一)求疑阅读,探究文章 1、 自读文章第一段,思考:挑山工登山路线 (折尺形路线) 2、提问:什么是折尺形路线 指名读并观看一段挑山工视频片段,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挑山工走的路线。 3、追问: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好处:会使扁担前面的东西不碰到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缺点:会使路程加长,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明白) 4、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一个奇怪的现象: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板书: 一:(1、2)走折尺形路线,但却常常领先。 (二)合作探究,抓住重点 1、教师带着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挑山工的理儿。 2、引导学生理解你们与我们的走法 你们(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我们(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地往前走。 3、分析作者听完挑山工的话后的反应,让学生再次朗读挑山工说的话并与学生合作探讨 挑山工话中蕴含的哲理。 4、教师总结 哲理: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三) 重现问题,领悟哲理 1、指导学生再次提出问题:作者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2、学生领悟到作者需要的是挑山工这种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完成阅读单练习,练习题如下:) 片段一: 7:50,小刚搓着朦胧的睡眼拖着步子进了教室,组长正在收作业,叫到:“小刚,你的作业! ” 小刚一听马上直起了腰,呆呆地立着,突然,他一拍自己的脑门,弓着腰从书包里翻找起 来,组长敲敲桌子:“还没找到吗?就差你的。”小刚一面找一面嚷着:“我做了,别着急。” 好不容易小刚把作业本从书包里拽了出来,交给了组长。组长看着这本“蓬松 ”的本子, 摇摇头出了教室。 找出小刚的动作词语,你觉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