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梳理总起句,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并能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3.能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读懂并背诵第二自然段。(重点)4.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话。(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话说秋季,积累优美词语 1.秋天来了,留心生活,你一定发现了这个季节独特的美,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秋天?(自由说) 2.美景就得用优美的词语去形容,老师带来了三组描写秋天的词语,一起读一读。(正音:累,第二声) 3.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秋天的叶子是红红的,秋天的稻田是黄黄的,那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秋天的雨》。读课题。 任务一 找寻钥匙,打开秋天之门 (一)初读入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遇到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两遍。开始吧。 2.课文读得这么认真,来挑战读一读下面四组词语,并想一想每组词都有什么特点。(个别读,说特点,齐读) ①第一组的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②第二组词中第二个字都要读轻声。 ③第三组词里含有同一个字,但读音不同,这个字是多音字。 ④第四组词都包含数量词。 3.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一起读一读。它是怎么打开秋天的大门的?(轻轻地、悄悄地打开,趁我们没留意。) 4.用朗读表现出这种轻柔。(个别读,齐读) (二)梳理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特别美,有人把整篇课文改成了一首诗,中间少了三行。如果让你从课文中选三句话填进去,你会选哪几句?(反馈答案) 2.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些句子都来自哪里?(分别来自2-4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话。)这三段话也分别是围绕开头第一个句子写的。这样的结构特别清楚明了。 任务二 品词析句,品味缤纷秋色 1.我们学校举行了“寻找秋之色”最美秋天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现在征集到了这几幅学生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是1号作品,这是2号作品,3号,4号,以及5号。如果让你来投票,你想投给哪一张?(生自由选择并简单说理由) 2.每个同学都能选出喜欢的,也都能说上一两句自己的理由。 3.这些摄影作品也可以用我们课文第2自然段的语言来描述,可谓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1)我们来看刚才喜欢第一幅的同学在哪里?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听出凉爽的感觉了吗?哪个词特别能体现这种凉爽?(扇哪扇哪)老师能把它去掉吗?(不可以,去掉就体现不出清凉和动感)让我们来读一读,稍微放慢节奏,读出清凉感。 (2)第二幅对应这句话,谁来读?这句话和上面一句长得很像,但是听起来更加凉爽了。有一个词他读得很慢,是哪个?(飘哇飘哇)为什么要这样读?(体现出枫叶飘落的速度很慢)枫叶很轻,在风中飘落的时候,是缓缓的、慢慢的,边读边做做动作。 (3)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怪不得如此生动、有画面感。现在,男女合作来读一读前两句,边读边想象这美丽的画面。 (4)自己读读后两幅画面对应的文字,和同桌说说作者分别用了什么手法,你更喜欢哪一句。 (5)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个别读。)交流:一句用了比喻手法,把秋天麦田的丰收景象写得很生动;一句用了拟人手法,把果园里果实累累的画面写得很可爱。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画面。 (6)最后这张图对应的文字,请女生一起读。这句话里藏着一个生字:频。你能给它组个词吗?(频繁、频道、频率)在课文中,这个“频”是什么意思?(频繁)是啊,我们用组词法理解了字义,就可以解释整个词语了,频频点头就是频繁、多次点头。作者在这里也用了拟人手法,把菊花写成仙子。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菊花仙子的美。 4.同学们,这次摄影的主题是“寻找秋之色”,那么这五张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