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是中国航海日第二十周年。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自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 16课 1、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等史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能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明朝在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同时也在积极反抗外来侵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学习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千帆过境传文明 戚家军来海波平 明军东征捍和平 殖民侵入外患现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明史·郑和传》 姓名: 生活时代: 职业: 郑和 明朝(明成祖) 宦官 请根据左侧史料为郑和制作名片。 ———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其人 (小名三宝) 读取教材P93《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中圈出西洋的位置。 ———郑和下西洋 (二)西洋 指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 (三)目的: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P91内容,找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珍奇异兽等。 ———苏明阳《郑和下西洋漫谈》 ①提高明朝在国际的地位和威望; ②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根据材料小组讨论:郑和能不能成功下西洋 史料实证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明成祖大力支持。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郑和出众的能力。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 材料三: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宝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舟行。 材料四:和公勤明敏,谦恭谨密。 ———郑和下西洋 (四)条件 观看视频,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郑和下西洋 时间: 7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1405-1433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P91:将知识卡片补充完整。 次数: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 主要活动: 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赠送礼品、商品交易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斯里兰卡 沙特阿拉伯 索马里 ———郑和下西洋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加马 到达地点 下“西洋”,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共百余艘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大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 120吨、100吨、50吨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郑和 下“西洋”,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405-1433年 7次 共百余艘 大宝船长151.8米, 宽61.6米 通过对比你发现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特点? 规模大 时间长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次数多 航程远 时间早 ———郑和下西洋 榜葛剌进麒麟图 南洋纪念郑和的宝山寺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金属货币等 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 中国 西洋 ———郑和下西洋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史料实证 意义: ———郑和下西洋 材料1:所到之处,郑和都要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以此展示大国风度。每次出海都满载瓷器、茶叶等,当船队靠近当地时,居民纷纷跑来交易,郑和也换回奇珍异宝、药材等。据统计,明成祖在位期间,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