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9961

【任务学习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3.2.2物态变化(2)课件(24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日期:2025-05-0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233501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物态,教学设计,ppt,24页,课件,变化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2.2物态变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 【核心概念】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与要求】 物质的三态变化: 1.理解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2.知道熔化和凝固伴随着吸热和放热,并能将其应用于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了解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能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熔化、凝固及其热量变化,并用微观粒子模型作简要的解释。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科学含义;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4.体验模型构建,初步掌握模型建立的方法。 【教学思路】 以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为例,引入物态变化概念,初步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通过实践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推理演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理解熔点的含义。通过绘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进一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最后应用规律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引言: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从大自然的这些景象中我们发现,水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也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小冰块,很快就会变成水,再过一会儿水不见 了,变成了看不见的水蒸气。冬天,湖水表面会结冰。 一、复习旧知,激发疑问,引入学习任务 【复习】 1.说说物质三态具有哪些特征,请从物质的体积、形状及粒子角度进行描述。 2.固体可以分为哪两类?分类标准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引入】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物质状态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三态之间怎样变化?这一性质是否有相同的规律呢? 二、新知展开,围绕任务,引导问题解决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 【讨论思考】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冰熔化过程中,固态和液态是分明的,未熔化的冰仍然坚硬;而石蜡熔化过程中却是先变软再变成液体。那么,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我们已经知道海波属于晶体,松香属于非晶体,本节课以它们为例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二)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探索实践】 器材: 铁架台(含铁圈、铁夹)、酒精灯、烧杯、试管、秒表、温度计、海波、松香、水。 实验装置: 过程: 1.按图示组装器材,把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缓慢加热, 观察海波状态的变化。 2.待温度升到40℃开始,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海波完全熔化后再 记录4~5次。 3.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数据。 4.将表格中的每组数据先用点分别标在坐标图上,再用平滑的曲线将坐标图上的各个点连接起来,找出海波熔化的规律。 5.测量松香熔化过程的温度值,并绘制熔化曲线。 【参考答案】 【实验现象】记录物质所处的状态 熔化前 熔化中 熔化后 海波 固态 增加 固液共存 增加 液态 增加 松香 固态 增加 逐渐变软变稀 增加 液态 吸收 增加 6.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分别总结海波和松香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热量、热能的变化特点。 熔化前 熔化中 熔化后 温度 热量 热能 温度 热量 热能 温度 热量 热能 海波 升高 吸收 增加 不变 吸收 增加 升高 吸收 增加 松香 升高 吸收 增加 升高 吸收 增加 升高 吸收 增加 (三)晶体和非晶体 1.概念: 在对其他多种固体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后,人们发现有两类固体:像海波那样,在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2.晶体和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