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永胜县第四中学高二年级历史四月份月考卷 一、单选题(48分) 1.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能直接佐证其“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是( ) A.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2.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争夺霸权提出“尊王攘夷”;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这说明 A.现实需要影响政策制定 B.社会变革推动文化统一 C.民族交融改变主流思想 D.诸侯争霸缓和民族矛盾 3.《九章算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归纳成246个例题,主要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粮食加工与兑换比率,徭役均输的征发摊派,沟洫开挖和土方工程的修筑,纺织与制造业的生产,商品流通与关税等问题。由此可知,《九章算术》( ) A.与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密切相关 B.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C.佐证两汉民众赋役负担较沉重 D.说明古代基层治理水平臻于完善 4.在冯太后葬礼期间,北魏孝文帝废除了鲜卑族的烧葬潜埋制度,采用汉族常用的丧葬制度:停葬一月,停葬期间,诏令各地侍者前来奔丧,又称会葬;守孝三年,在守孝期内,断绝酒肉,不近女色;设附祭于太和殿。北魏孝文帝的做法( ) A.冲击了鲜卑贵族统治 B.密切了南北之间关系 C.拓展了民族交融途径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5.唐朝两税法改革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明朝一条鞭法则规定“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到清康熙五十一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丁银摊入地粮”。以上史实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变化的趋势有( ) ①征税标准的变化 ②君主专制的强化 ③赋役制度的货币化 ④人身控制的松弛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宋代科举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后来衍生出“三级免试制”。随着落第举人队伍日益庞大,真宗朝首开免解径赴礼部试之门;国子监上舍生行艺优等免省试而径赴殿试,皇帝登基、幸太学、忠义立功、名流还可特赐免省试。这些科举变制( ) A.缓和了上层内部的矛盾 B.有利于社会的阶层流动 C.提高了文官的社会地位 D.改变了官员选拔的标准 7.元朝政府在指定开放的港口设市舶司,出港商船回航时,必须抵达原市舶司所在地,不准“漏舶”,即不准偷税漏税。元政府还低息贷款资助“海舶市诸番者”。据此可推知,当时( ) A.运河航线日渐衰落 B.官府垄断海外贸易 C.外贸税收受到重视 D.朝贡贸易受到冲击 8.明朝建立后,朝廷和蒙古部落多有冲突。隆庆和议后,明政府在大同等地划定马市,蒙古部每年以进贡的形式向明朝送来马匹,明朝则对其提供布匹、绸缎、铁锅、茶叶等物资作为交换。蒙古人还可以用这些物资折换成白银以换取草原所需生活物资。明朝这些做法有助于( ) A.海外贸易的发展 B.蒙古社会的转型 C.政治认同的增强 D.北部边防的稳定 9.如表所示是北京故宫所藏的清代前中期部分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可用来说明清代前中期( ) 时期 名称 所记录事件 康熙时期 北征督运图册 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时,西路大军向前线运送军粮 雍正时期 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卷 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台御史巡视台湾的情景 乾隆时期 潞河督运图卷 清代乾隆年间潞河及通州的漕运实况 A.边疆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C.漕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D.绘画艺术形式出现了创新 10.自乾隆以后,外出佣工的人越来越多,农民“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