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程标准: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章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世界遗产公约》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习题检测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第一章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概念 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 材料 文化遗产是指祖先创造并流传下来的文化财富,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即文物,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武器、艺术品、建筑、碑刻、基葬等遗物和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文化遗产荟库(选修)》 什么是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如何分类 不同的文化遗产各自包括哪此类型 定义:祖先创造并流传下来的文化财富。 分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类型: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传统医学等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学习聚焦: 文物古迹的保护原则和方法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为什么要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圆明园遗迹 巴黎圣母院大火 张家界武陵源林立的宾馆 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恶化、文化遗产的年久腐变、过度的旅游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使得这些遗产不断遭到破坏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2.古代文物的保护与研究 (1)古代对文物的收藏,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 (2)欧洲:欧洲各国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3)中国: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还发展出金石学,专门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与著录。 ◎卢浮宫 ◎赵明诚《金石录》 ◎乾隆的三希堂和《石渠宝笈》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3.现代文物保护 (1)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3)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核心编写人员 大家承认,为子孙后代而妥善地保护它们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一点不走样地把它们的全部信息传下去。 第六条 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凡传统环境存在的地方必须予以保存,决不允许任何导致改变主体和颜色关系的新建、拆除或改动。 第九条 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1834年,(法国)政府成立”艺术历史古迹委员会”,作为全国文物保护的专门行政机构,为内务部负责人提供相关咨询,使文物保护工作正式提上工作日程。普罗斯佩.梅里美(Prosper Merimee)自 1834年被任命为国家历史文物总督察官,在他的推动下,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性建筑法案》于1840年颁布,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的专门法律。 ———李建:《我国近代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研究》 一、文化遗产的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