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理解菌落的概念,能够从菌落的特点区分细菌和真菌。(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能够完成“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探究实践) 3.通过讨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认识到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请仔细观察。看完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知识。 【过渡】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除了我们人和其他动植物外,还有一类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微观的世界来了解这类生物。 【讲解】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细菌真菌和病毒,比如真菌中的木耳、香菇、灵芝、变质面包上的霉菌等等,还有细菌中的大肠杆菌、乳酸饮料中的乳酸菌,患病个体内的病毒等等。 【总结】你的身体表面及内部,以及身边的空气、土壤和水中分布着很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环节二 讲授新课: 观察菌落 【提出问题】细菌很小,除了某些大型真菌,如木耳,香菇等,大部分的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我想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它们,你们有什么办法? 根据预习回答:让细菌和真菌繁殖成菌落,就可以看到了。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讲解】平时我们肉眼很难观察到,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展示桔子上的绿毛,食物中的斑点等图片。 【提出问题】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你知道食物上面斑点的是什么吗? 这些都是成千上万个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菌落。 【讲解】为便于观察和检测细菌和真菌,可以在培养皿中加入适于细菌或真菌生长的物质,制成固体培养基来培养。在培养基上,它们会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菌落就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细菌的菌落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异同吗? 通过阅读课本自学。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的细菌菌落:白色念珠菌菌落、大肠杆菌菌落、放线菌菌落、霍乱弧菌菌落的图片。 通过对比学习,了解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在大小,颜色、状态等方面的差异,来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的真菌菌落:青霉菌落、毛霉菌落、红曲霉菌落、黄曲霉菌落的图片。 【讲解】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白、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环节三 讲授新课: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过程在课下进行) 【过渡】细菌和真菌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生活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更多一点?当然,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知道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 【讲解】课件演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置培养基(琼脂,营养物质)———高温灭菌(除去杂菌)———接种(冷却后接种)———培养(恒温培养) 认真学习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请参与准备的两位同学在讲台上讲解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过渡】我们掌握了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现在我们就可以培养真菌和细菌的菌落了。我们开始提到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