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945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一个十分友好的场合送给美国大使哈里曼一面雕刻得异常精美的美国国徽。哈里曼珍爱地将它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七年后美国情报人员偶然发现它是一个窃听器,恼怒之余,美国将计就计,利用这个窃听器向苏联输送了大量假情报,直到八年后即1960年才公开此事。你偷听我七年,我欺骗你八年。这场长达15年的谍报战反映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什么特点 美苏两国的关系对世界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情 景 导 入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8课 古巴导弹危机 多极化趋势 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雅尔塔体系(1945—1991) 三者关系: a、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b、“冷战”是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c、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冷战(1947—1991) 两极格局(1955—1991) VS VS 探究一:柏林墙———筑墙”之源 分割德国意味着将德国的主权交还给德国人,纵使德国被肢解成数个独立的国家,英美苏三国将来也不再享有干涉德国内政的合法权限...... ———王帅:论战后德国分裂局面的形成(1941-1949) 时间 内容 1945.9.11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要求苏联开通通往苏占区的通道,均无果。 1946.4 ①承认苏联对东欧的主导; ②德国问题僵持不下,统一德国经济遭到苏联反对。 1946.11 对德国问题未达成任何共识, 决定1947年在莫斯科召开第四次外长会议 1947.3 苏联指责英美擅自合并占领区, 双方在德国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形成 1947.11 西方三国不愿磋商,提前终止了会议。 问题1:五轮磋商有关德国问题的结果如何? 问题2: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5:结合本课内容,1947年还发生了什么? 问题3:各自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以致于产生了根本分歧? 1946.2: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的军事冲突。 ———乔治·凯南“长电报” 1946.9: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诺维科夫“长电报” 问题4:教材中的哪些史料还可印证我们的结论?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根据教材,概括冷战的含义、背景 含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二战改变了国际实力对比,欧洲衰落,美苏崛起; ③战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④美苏国家战略、国家利益(根因)存在严重冲突; ⑤美苏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1946.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铁幕演说 ———· 1946年2月22日,乔治凯南“长电报” ·——— ———·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 拉开冷战序幕 冷战开始的标志 ·——— 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1947年,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实质:用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共同“遏制”苏联 ·——— 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 ———· 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955年5月14日,华沙条约组织 冷战的表现:阅读教材,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按照时间顺序梳理经过 1946年9月27日,诺维科夫“长报告”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这就是“杜鲁门主义”。 除非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