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4937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318656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视频导入———东欧剧变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一)二战后初期苏联的发展 1.成就: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却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 到195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轻工业的生产只增加了22%,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①经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②国防科技发展: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 ③社会生活:人民教育和生活水平提高 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40年 1952年 钢 1800万吨 3440万吨 煤炭 1.65亿吨 3亿吨 石油 3100万吨 4700吨 电力 480亿千瓦 1190亿千瓦 苏联工业发展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在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下,1950年后工业增长速度下降,1952年已降为11.6%。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432公斤,仍低于1913年540公斤的水平。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1939年以后就没有开过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自1947年2月起也不再举行,许多重大问题都是在斯大林别墅的晚宴上决定的。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美国外交官拍摄的20世纪50年代苏联莫斯科食品商店门口排着长队 2.存在问题: 经济上: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 ②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农轻重比例不协调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个人崇拜盛行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苏联模式”的弊病—改革势在必行!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二)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材料:……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制定了提高谷物和畜产品产量的大规模计划。 ———《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总结报告》(1956年2月14日) (1)背景 ①二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 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 ⑤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通过党内斗争上台并巩固自己地位 ②农业和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④美苏争霸,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二)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2)内容 政治上: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强调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 ③改革干部制度(实行轮换制、任期制) 赫鲁晓夫工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把中央在物质、生产、工资等方面的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1953年起,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改革,提高收购价格,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 ———王铁群《赫鲁晓夫的“揭盖”与“解冻”:在犹豫中寻找出路》 经济上: ①农业(重点):加大农业投入;农产品收购制;鼓励垦荒;大规模种植玉米。 ②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企业自主权) 思想上: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义务交售制: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实行的苏联农产品收购形式,特点是国家无偿或半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 收购制:由国家通过计划以公顷计算收购量,按各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部分农产品,其余产品可自由出售。 重点:农业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二)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3)成果 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3~1958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农业:推进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