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第三节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运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简要描述地球的圈层结构,说明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举例说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并指出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结合实例指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简要说明各要素的基本作用。 2011年,旅行者1号已到达太阳系边缘 (脱离太阳风控制区) 2020年,fast正式运行,渐渐探索宇宙的起源 2020年4月23日,海斗一号刷新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10907米深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在科拉半岛 人类曾经挖过最深的洞 人类地球表面的最深钻井不足13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人类已达部分只占地球平均半径1/516 直接了解地球内部构造现阶段几乎不可能 科学家是如何探测地球内部的奥秘的 本节课我们将来揭秘这些问题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球内部圈层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产生的一系列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即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能量的释放形式,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等。 地球内部圈层 地震波 纵波 横波 地球内部圈层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山东、京津冀、江苏等地震感明显,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减灾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给德州市提前3秒预警、济南市提前17秒预警、北京市提前70秒预警。 思考:地震预警的原理是什么? 地球内部圈层 思考:地震预警的原理是什么?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检测地震发生时发射出的无破坏性的地震纵波(P 波),在破坏性的横波(S波)到达前发出警报。 地球内部圈层 思考:横波和纵波各有什么特点?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检测地震发生时发射出的无破坏性的地震纵波(P 波),在破坏性的横波(S波)到达前发出警报。 地球内部圈层 思考:横波和纵波各有什么特点? 传播速度 破坏性 横波 纵波 慢 大 快 小 地球内部圈层 思考:为什么陆地上的人和海上航行的人,感触的震感不同? 在地震时,陆地上的人和海上航行的人,感触的震感不同。陆地上的人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摇晃。而海上航行的人感觉不到左右摇晃,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地球内部圈层 思考:为什么陆地上的人和海上航行的人,感触的震感不同? 纵波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导致上下颠簸;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导致水平方向的摇晃。因此,在陆地上的人们会感受到上下和水平方向的摇晃,而在海洋上的人们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 地球内部圈层 能够通过的物质 共同点 横波 纵波 固体 固体、液体、气体 速度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地球内部圈层 0 3 6 9 12 15 速度/km S-1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km 6371 (1)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什么波? 33 2900 横波 纵波 (2)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了几次较大 的变化?分别发生在哪个深度?如何变化? (3)地震波波速的变化表示什么? 地球内部圈层 地核 地幔 横波 纵波 0 3 6 9 12 15 速度/km S-1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km 莫霍面 古登堡面 6371 33 2900 地壳 内核 外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地球内部圈层 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内核: 外核: 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 划分 厚度 物质状态 地壳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大陆地壳:平均33km 大洋地壳:约5-8km 海陆平均:17km 温度最低 固态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上地幔:地壳至地下900km 下地幔:地下900km-2900km 温度较高,固态 地核 内核 外核 外核:地下2900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