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据表可知,原始农耕时期( ) 半坡氏族 河姆渡氏族 相同 过上定居生活;饲养猪、 狗;普遍采用磨制石器 不同 建筑为半地穴式;种粟;烧制彩陶 建筑为干栏式;种水稻;学会挖井 A.经济形态都以畜牧为主 B.不同地域文明各具特色 C.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早期国家形态初步形成 2.有学者在评论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他认为治乱的根本,应是人克制自私利己的欲望,并主张人类回到原始共产主义的自然状态中去。这一理想违背了现实和历史发展规律,使其天然具有一定的消极性。由此可知,下列主张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D.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3.秦朝建立后,始皇帝征发民众修建阿房宫,修建长城,修建骊山陵墓;征兵扩大疆土,与匈奴等少数民族作战。这些举措( ) A.缘于农业生产的恢复 B.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C.意在满足皇帝的私欲 D.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4.司马迁在《平津侯主父列传》中写公孙弘,既写“弘为人恢奇多闻”,又写“弘为人意忌”,也就是说公孙弘为人宽弘奇伟,知识很广博,但对人多有积怨,外宽内深。如此书写历史人物,体现了司马迁( ) A.治史中的实录精神 B.爱憎分明的价值观 C.上下尊卑的伦理观 D.对儒家思想的推崇 5.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B.力图建立大一统封建国家 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 D.尝试去调和各民族间矛盾 6.金代猛安谋克包含众多民族,构成较为丰富。除了女真族之外,还吸纳了契丹人、奚人以及辽东地区的汉人和渤海人等族群,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不同民族间的共同发展。这( ) A.助长了猛安谋克户的堕落风气 B.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 C.阻碍了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进程 D.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稳定 7.隋文帝废除汉代以来州郡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吏都要经中央的吏部任免考核。地方官及僚佐不许在本地任职。他同时规定“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不得连任。这表明当时( ) A.中央集权局面得以强化 B.科举制扩大了录取名额 C.官员监察范围发生变化 D.九品中正制进一步完善 8.10—13世纪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但各族政权都不约而同地自称是“炎黄子孙”,自我认同为“中国”。同时,为了表明自己所建政权的合法性及其重要地位,又都自我认同为“中国正统”。这说明这一时期( ) A.天下一统格局形成 B.各民族间民族隔阂消除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儒家思想已被广泛接受 9.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都城开封府东角楼的潘楼酒店,每晚凌晨三点左右开始卖衣物、古董、珍玩犀玉等,“半夜而合,鸡鸣而散”,谓之鬼市。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 ) A.商业市镇经济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已被禁止 C.经济环境相对宽松 D.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 10.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帝在驳回英人所请各项后申饬群臣:“(英王)或因不遂所欲,心怀觖望,…或于澳门地方串通勾结,欲滋事端,不可不预为之防。”这表明清朝统治者( ) A.严禁与海外各国进行通商 B.无力挽救清朝统治危机 C.对西方侵略野心有所察觉 D.已认识到中英国力差距 1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外交压力和战争失败的现实,清政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