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6288

15《青春之光》(第2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8次 大小:7333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青春之光,2课时,导学案,答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春之光》教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语句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把握主要内容。 2.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体会概括性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好处。 3.了解黄文秀的事迹,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体会其时代意义。 [学习重点] 1.抓住小标题和重点语句,把握主要内容。 2.学习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难点] 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体会其时代意义。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灌溉gài 山坳ào 静谧bì 毛坯pī B.憋屈biē 执拗òo 心扉fēi 崎岖qū C.诚挚zhì 哽咽yàn 硝烟xiāo 昼夜zhòu D.倾泻xiè 噩耗è 铆足mǎo 抖擞s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拗  静谧  憋屈 瓢泼大雨    B.接讷  贷款  心扉 翻山越岭 C.哽咽  奔赴  砂糖 昼夜不停    D.崎岖  硝烟  熟络 村情民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2分) 老支书的话平平淡淡,却语重心长。 B.噩耗传来,村民们纷纷挤到村部。有人失声痛哭,有人坚决不信。 C.然而,文秀真的走了,花儿般灿烂的30岁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D.这已经是黄文秀第三次到班统茂家“围追堵截”了。 4.下面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天就要揭晓考试成绩了,看他坐立不安的样子,大家都劝他不要太着急 B.听到父亲突发重病的消息,他瞬间感觉如五雷轰顶,手中的文件散落一地。 C.对于许多领导干部身上的缺点,我们能直言不讳的批评吗? D.小明几乎每天早上都会迟到,老师已经进班上课了,他才初来乍到。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对《青春之光》的研读,让我们明确了青春奋斗的方向。 B.《青春之光》里描绘的那些青年,他们的事迹对于我们是非常熟悉的。 C.我们要学习《青春之光》中展现的青年们那种坚韧不拔、勇于追梦的精神。 D.《青春之光》的作者以细腻笔触,使青春的绚丽多彩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之光》中提到:“青春的路上,有欢笑、有泪水,更有成长”。 B.老师问我们:“读完《青春之光》,你们对青春有了怎样新的认识”? C.文中的青年们,有的为了理想背井离乡;有的在困境中坚守初心;有的在拼搏中实现价值。 D.我们从《青春之光》里收获了勇气,收获了力量,更收获了对青春的深刻理解。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文秀冒着雨出发了。雨起初还小,渐渐变为piáo泼大雨。黄文秀心急如焚,bō通了村支书周昌战的电话,商讨防洪对策。赶到凌云县路段时,暴雨倾xiè,几乎看不清道路,巨大的水流仿佛要将车掀翻,冲走。黄文秀困在车中,进退两难。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心急如焚( )   piáo( )泼大雨 bō( )通 倾xiè( ) ⑵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 ①“黄文秀冒着大雨出发了”中的“了”是 词。 ②“几乎看不清道路”中的“几乎”是 词。 ③“巨大的水流”中的“巨大”是 词。 二、探究课文 1.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既有概括性的叙述,又有对外貌、行为、语言等的具体描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本文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总结出黄文秀的哪些优秀品质? 3.“路灯的光洞穿了山村暗夜,正如黄文秀的青春点燃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这一抹“青春之光”在白坭村的大地上燃烧着,支撑她一路前行的力量有哪些? 结合课文内容,从党组织的教育、家教家风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追求等角度来思考。 4.本文主角是黄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