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9611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提升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3617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社会主义,第二,统编,答案,历史,下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C.拨乱反正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的分析主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建国初期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D.六十年代初提出八字方针 3.口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把个体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避免了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通过合作化,把农民组织起来,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支援了工业建设,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应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公私合营 4.1954年,在将近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约1.5亿人参加了我国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了118万多条意见和问题。这体现了我国( ) A.人民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建设 B.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备 5.“宝成铁路通车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沟通了大西北和大西南,让蜀道不再难、秦岭不再险,让川陕交通换了新天”。这件“大事”的完成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西部大开发 6.“土地入社力量添,粮食产量往上翻,大家一起把活干,互帮互助不孤单。”这首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7.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中说道:“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材料描述的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8.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中所说的“社会变革”指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9.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础建设(投资)比重分配图(单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为“三大改造”的开始奠定了基础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确立 10.1960年7月,国务院国家计划委员会鉴于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开始酝酿调整,提出“整顿、巩固、提高”六字方针。周恩来在讨论这个方针时,采纳了“巩固”和“提高”,把“整顿”改为“调整”,还增加一项,这样就形成了八个字的调整方针。增加的一项应该是( ) A.恢复 B.改造 C.发展 D.充实 11.1954年9月16日《人民日报》报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文中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除港澳台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2.运用年代尺直观呈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选项与年代尺中阶段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三大改造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战争 B.②———抗美援朝战争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C.③———中共八大 八字方针 两弹一星 D.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工结晶牛胰岛素 经济特区 13.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青年杨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