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0363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93261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课,明朝,对外,关系,课件,23张
  • cover
(课件网) 1. 郑和 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 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人称三宝太监(三保太监)。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明史·郑和传》 2. 西洋 东洋:明初,人们常把东海及其以外海域称为“东洋” 西洋: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东洋 西 洋 结合教材,指出何为西洋? 3. 目的与条件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金银和丝绸等国内产品,去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的商民和平交易。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①个人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②根本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政治目的) ③经济目的: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结合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 目的与条件 ①科技保障: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的丰富; ②经济基础:明初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最根本的); ③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 结合材料和书本,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材料一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④个人能力:郑和个人能力出众。 4. 概况 起点: 最远到达: 时间: 1405-1433年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刘家港 越南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斯里兰卡 印度 索马里 沙特阿拉伯麦加 结合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5. 特点 通过下表,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说明其历史地位? 6.地位: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7. 意义 结合材料和书本,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7. 意义 材料一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先后到达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帆舟遍至东南亚和东非各地,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这支浩大的舰队,在唐宋元三代航海成就的基础上,把亚洲各地的航路作了全面的纵横串联和衔接,沟通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道联系,也为中国与航线经由各国的商贸交流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齐小艳《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 结合材料和书本,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①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8. 消极 郑和之后,航海为什么戛然而止? 郑和下西洋后明朝海禁,西方趁势崛起。 海禁锁国门,难挡外患侵。 对内压制却对外防御不足 1.背景 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 倭寇与我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 明朝中期,倭寇为何日益猖獗? 材料: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 倭国 倭寇 倭患 古代日本 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勾结,对中国沿海地区带来的灾难 2.戚继光抗倭 ·画面描绘了明水军与倭寇交战的情景。 (1)人物扫描 2.戚继光抗倭 (2)整军备战 2.戚继光抗倭 阶段一:台州之战(台州九战九捷) 阶段二:率军前往福建和广东地区, 平定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