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一、选择题 1.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并把它们反映到头脑中来,才能产生“人”的概念。这说明( ) A.“人”的概念等于人本身 B.“人”的概念只抓住“人”的共性及本质属性 C.“人”的概念专指某个具体的人 D.“人”的概念与人之间没有关联 答案:B 解析: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这一概念,不等于人本身,A错误;“人”这一概念舍去了不同人的个性特征,只抓住“人”的共性及本质属性,B正确;“人”这一概念不专指某个具体的人,C错误;“人”这一概念与人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错误。 2.某学习小组学习了《法律与生活》和《逻辑与思维》之后,对相关法律概念做了如下划分。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外延关系 示例 ① 全同关系 自物权与所有权 ② 属种关系 用益物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 ③ 矛盾关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④ 反对关系 动产与不动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自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对自己的所有物所享有的物权,通常即指所有权。自物权与所有权是全同关系,①正确;用益物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因此用益物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属于属种关系,②正确;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因此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属于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③错误;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因此动产与不动产是矛盾关系,不是反对关系,④错误。故选A。 3.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内涵,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下列关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果”与“苹果”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B.“有心脏的动物”与“有肾脏的动物”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C.“中学生”与“球迷”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D.“马”与“动物”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根据概念与外延的解释,可知“苹果”是“水果”这个概念的外延,A正确;“有心脏的动物”与“有肾脏的动物”,都是“动物”这一概念的外延,B错误;“中学生”与“球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C错误;“马”是“动物”这一概念的外延,D错误。 4.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有( ) ①动物———马 ②太阳系———地球 ③性质判断———判断 ④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两个概念间就是属种关系,①④符合这一特点。②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属于种属关系,均不符合题意。 5.某高二学生在学习“概念”的相关知识后,试分析思想政治课中的名词概念的外延关系。以下外延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属于全同关系,①正确;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类型,因此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属于反对关系而不是交叉关系,②排除;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国家性质,公有制强调经济形式,两个概念完全是从不同角度出发,属于全异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③排除;唯心主义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是哲学思想中对立的两种思想,二者属于矛盾关系,④正确。故选B。 6.若A概念仅包含S、P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B概念包含X、Y、Z三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则概念S与P、概念X与Y的外延关系分别是( ) A.全同关系 交叉关系 B.矛盾关系 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D.属种关系 反对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