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1055

22 《鸟的天堂》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2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 cover
22 鸟的天堂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桨、桩、暇”三个字,会写“桨、暇、抛”等11个生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10个词语”。 (二)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四)初步学习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手法仿写片段,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二、教学重点: 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桨”“桩”“暇”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生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10个词语 2.借助表格了解“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学习过程: 板块一、了解北京,揭题预测 1.揭题,介绍写作背景。 1933年,巴金先生受朋友的邀请,南下广东,他来到了新会县城近郊的乡村游访,无意中去了“鸟的天堂”。回到上海后,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散文。后来,这个地方成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2.读题预测,作者会在文中写些什么呢? 板块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思考:作者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 2.反馈交流。 ⑴随机正音,重点指导“不可计数”“一拨”“应接不暇”的读音。 A枝干的树目不可计数。(读准多音字“数”,根据字义记忆字音,认读“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B其中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区分形近字“拨” “拔”,用拆字法辨析。) C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注意“应接不暇”的读音,说说偏旁“日”和字义的联系) 2.交流初读收获。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哪些景象? ⑴(结合《作业本》)第四题第一小题) 时间 看到的情景 第一次 傍晚 大榕树 第二次 早晨 鸟儿 板块三、对比阅读,体会景物不同特点 1.默读课文,找一找描写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的自然段。(第八、十二、十三自然段) 2.找不同。(出示学习建议) (1)课文分别描写了作者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把你的发现批注在段落旁边。 3.学生自主学习。 4.交流汇报。(小结板书。枝繁叶茂、群鸟飞鸣、静寂、热闹……) 5.指导朗读。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自然段。 (1)按要求自由练习朗读。(出示学习要求) 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话,边读边想象画面,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交流朗读第八自然段。 ①指名读,随机点评 重点指导用轻柔的语气朗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体会大榕树的枝繁叶茂。 ②带着感悟,齐读第八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选取一段自主练。 ②交流展示朗读。(就朗读的语气和节奏进行评价) ③师生合作朗读第十二自然段,感受从“静寂”到“热闹”的变化。(加粗字为老师朗读内容)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板块四、再次对比阅读,初步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1.细品榕树静态图。(出示第七、八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观察了榕树的哪些方面,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这些特点 (2)师生交流。(预设:枝、根、叶的形态数量多,叶的多、密、颜色绿;运用想象、拟人等修辞手法) (3)小结静态描写。巴金爷爷在这处静态描写中抓住事物不同特点,并运用合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