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花生》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花生默默奉献的品质,懂得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语言运用: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运用。 思维能力:学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审美创造:学习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笔”“观点陈述”等形式辨析、探究应做怎样的人。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1.反馈表扬预习单上的高质量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提问水平。 2.据图猜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许地山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一)学习字词 出示: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1.关注读音:“播种”,意思是———播撒种子 2.关注标点:这并列的四个词,中间逗号可以换成顿号吗? 齐读,注意逗号的停顿时间。 3.关注易错字字形:“播”“浇”; 这两个字的右上部件容易写错,听写:播种、浇水 (二)整体感知 1.反馈预习单第二题 种花生、收花生、尝/吃花生、议花生(品、聊、说、谈、论、评、讲) 小结:语文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有理有据,都是好答案。 2.谁能借助这个思维导图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姐弟几个种花生,收获后,我们全家一起尝花生、议花生。 三、聚焦“议花生”,辨析“最可贵的好处” 1.出示:学习任务一 1.默读课文3-15自然段,完成表格 2.完成后同桌轻声交流 2.学生练习 3.反馈交流 姐姐:味美;哥哥:可榨油;我:便宜; 父亲:(预设: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必须挖起来;虽然不好看,可以很有用,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细读第10自然段发现共同之处 引导:难道只有花生是有用的?第10自然段,父亲说的话,信息量很大,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大声地读一遍,找到它。 小结:【板贴:花生;桃子 石榴 苹果】是的,它们都有果实【板画:维恩图】,它们都有用【板书:有用】。 5.对比不同之处 有用是它们的共同之处,那么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默读,圈一圈关键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1)不同之处:找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特点。 花生: (预设:谦虚、低调、谦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藏而不露、内敛……) 桃子、石榴、苹果: (预设:张扬个性、展示自我、高调、炫耀、显摆;吹嘘和吹牛,没有真才实学,不属于有用)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花生是那么的……(读板书内容),桃子、石榴、苹果又是那么的……(读板书内容),通过这么一梳理,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作者他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男女生合作对比读。 出示: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6.读懂“最可贵” 现在你读懂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出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有用且谦虚)请写在课题的下面。 四、反观“社会”,思辨“应做怎样的人” 这个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那时父亲希望我们姐弟几个做一个像———花生一样,有用而且谦虚的人。像这样借用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品格的方法,叫———借物喻人。 100多年后的今天,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1.出示:学习任务二: 独立学习:完成练习 当今社会,我认为我们应该要做一个像 一样的人。 理由:(它们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可列举一两件事例来说明。)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举手了解支持观点的人数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花生预设:隐姓埋名的缉毒警察、做好事不留名的活雷锋、坚守在试验田上数十年如一日的袁隆平爷爷、扎根于实验室潜心研究抗疟疾疫苗的屠呦呦奶奶、放弃高官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