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1097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3907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第一,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鹤山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2025.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为中华文明的阶段性表现,此表说明() 时间 表现 阶段 距今8000年前 农业初步发展,社会出现分化端倪 开启起源进程 距今约5000年前 出现以良渚为代表的大型都邑性城址和阶层大墓,社会分化显著 进入“古国文明”阶段 距今4000年前后 夏朝建立,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显示出对周边地区的强大辐射力 进入“王朝文明”阶段 A.中华文明的形成具有宏观的脉络 B.国家的发展催生早期文明的出现 C.王朝文明标志着中华文明的成熟 D.人类文明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2.西周时期,“友”是指亲兄弟或族兄弟;春秋战国时期,“友”用于指无血缘关系但交往密切、志趣相投的人,同时形成了以“信”为核心的交友之道,上述变化反映了() 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B.社会流动的日益频繁 C.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 D.诸侯国之间平等交往 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阐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庄子指出“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墨子也说“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这体现了三位思想家() A.思想逐渐趋同 B.对社会统治失序的反思 C.阶级利益一致 D.对中央集权理念的认同 4.西汉中期以来,逐渐形成一批盘根错节的高门世族,他们世代通经入仕,既拥有宗族和经济势力,又有政治、文化背景,周围聚集了众多的门生故吏,对地方甚至朝廷政治进行干预和影响。这一局面() A.是外戚和宦官专权的产物 B.是儒学的地位提高的结果 C.是君权和相权斗争的结果 D.是科举制扩大影响的表现 5.东汉初,光武帝“见稼穑艰难,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于是“广求民瘼,观纳风谣”,以民间歌谣所反映的民意来监督评估州郡官员的吏治和管治。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舆论决定官员升迁 B.中央监察体系逐渐完善 C.传统思想影响国家治理 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6.十六国时期,匈奴后裔、汉赵(前赵)国主刘渊说,“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氐人首领、前秦国主苻坚说,“帝王历数岂有常哉,惟德之所授耳。”他们旨在() A.强调自身统治合法性 B.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C.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 D.强化华夏认同观念 7.安史之乱期间,朝廷在东南诸道设立很多藩镇,这些藩镇大多兵力较少,只能“防御盗贼”。即使朝廷与安史叛军鏖战时兵力短缺,东南节度使“减兵归农”者,也依然受到朝廷的褒奖。唐廷此举旨在 A.削弱地方势力 B.保障财政税收的稳定 C.减轻民众负担 D.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 8.唐代,有人问孙思邈:“名医愈疾,其道如何?”孙思邈回答,天地和人体虽有不同,但又有共同的规律,这就是“造化必然之理”,而“造化必然之理”就是气和阴阳五行的变化之“道,这表明孙思邈的医学理念() A.兼综百家而融为一体 B.蕴含着理性主义精神 C.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 D.彰显了民本思想光辉 9.8-10世纪,巴格达地区出现了一系列被归于柏拉图名下的著作,比如关于魔法的《牝牛之书》和关于炼金术的《四部曲之书》。这一现象反映出() A.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B.文化的传播融合过程存在复杂性 C.阿拉伯文明强调文化的自主性 D.地理区位决定对异域文化的态度 10.大化改新后,日本参照中国官制建立了位阶制,根据“官位相当”的原则,按照位阶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各类官职,地方国司、郡司等官员必须严格按照位阶制履行职责。这一制度()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强化了专制皇权 D.实现了社会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