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桃市实验高中2025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这一比喻寄托了() A.隆礼重法的精神 B.无为而治的理想 C.修身明德的追求 D.选贤任能的理念 2.研究发现,内有帐篷形象(遗物或壁画)的墓葬,东汉时分布于当时边疆地区的内蒙古、辽宁、山西及甘肃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集中在北方及西北地区,中原地区也有少数发现,隋唐时期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据此可知() 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逐步交融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北方的主要民居类型发生变化 D.边疆和内地一体化 3.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禅让”反复出现() 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 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 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 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 4.南北朝之前“川”字只有“水道、河流之意,而《魏书》所载牛川、宁川、敕勒川等地名中的!”,则是鲜卑语“荒野、荒滩草原”的意思。于是“川”字有了新的义项,并沿用至今。这主要反映出,民族交融() A.缩小了南北差距 B.奠定了统一基础 C.丰富了文化内涵 D.拓展了文学题材 5.唐朝文学家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记植物近二百种,包括唐代传入的龙胆香、安息香、波斯枣、巴旦杏、无花果等。其子段公路《北户录》则主要记载了岭南地区的动植物,其中写道:茉莉花“本出外国,大同二年(536),始来中土,今番禺士女,多以彩缕贯花卖之。这反映了 A.唐朝文化兼收并蓄 B.大唐风俗远播异域 C.市民生活悠闲雅致 D.文学体裁多种多样 6.明清时期,宋代女子吴妙静的故事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她最初仅因为出资修桥造福民众而闻名,之后却被地方官绅塑造为节孝双全的人物,乃至成为当地女性的榜样。可见当时() A.理学渗透到基层社会 B.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C.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 D.官绅阶层思想趋于创新 7.某一印第安文明的道路系统相当发达,“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一万六千公里。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飞毛”信使接力传送,每天行程计达二百二十五公里。”该文明是() A.阿兹特克文明B.玛雅文明C.印度文明D.印加文明 8.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为加强统治,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采取诸如颁布法律、改革币制、修建道路等措施。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 A.互鉴性B.同源性C.统一性D.同步性 9.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蒙古军队西征 C.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D.中国造纸术的传播 10.自6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据此可知() A.斯拉夫人促进了大陆法系的形成 B.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C.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 D.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 11.左图为古埃及国王献给太阳神庙的大白陶罐;右图为19世纪北美印第安人达科他族首领水牛皮袍上的一份年表的片段。据此可知() A.文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B.采用事件纪年具有普遍性 C.人类社会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阶段 D.年名研究是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 12.马达加斯加岛靠近非洲大陆东岸,岛上居民现在使用的马达加斯加语的词汇来自梵语、班图语等;该岛还发现了9至10世纪伊斯兰教徒的坟墓和波斯风格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