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共16道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天理”“自知之明,便是良知”。二者都() A.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B.认同道德主体的自觉性 C.将儒学哲学化思辨化 D.丰富了三纲五常的内涵 2.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由此可见() A.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学术思想的地位 B.儒家思想僵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发展 C.儒家思想经历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转变 D.时代的发展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更替 3.据《新唐书·东夷列传》记载,日本使节在觐见皇帝后,大部分被安排进国子监学习,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学成后再返回日本,日本僧人则多在长安各大寺院寻师求法,如空海便在长安的青龙寺学习,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A.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外传 B.造就了东南亚文化圈的繁荣 C.有利于古代日本社会的变革 D.导致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瓦解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其主旨是() A.继承传统,抵制西方文化 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立足现实,坚持文化自信 D.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5.《吉尔伽美什与阿伽》是苏美尔时代的史诗之一,其中提及乌鲁克国遭遇外来入侵时,吉尔伽美什先是咨询长老会,长老会主张向对手投降,遭到吉尔伽美什的拒绝。吉尔伽美什转向咨询人民大会,人民大会主张抵抗。吉尔伽美什因此接受了人民大会的主张决定抵抗。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乌鲁克国() A.国家大事由人民大会决策 B.国家治理具有原始民主遗风 C.长老会权力不及人民大会 D.国家机构建设逐渐走向健全 6.13世纪以来,神迹剧开始在欧洲部分地区上演,剧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经》故事。而《圣经》故事大都由手工业行会负责演出,戏剧表演往往将基督徒的虔诚和粗鄙的幽默感结合起来,从而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一类戏剧() A.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 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旨在确立基督教的统治地位 D.彰显了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 7.古希腊多数城邦采用的是贵族寡头制或个人专制,像雅典一样采用民主制的城邦大多默默无闻,并未取得能与雅典媲美的成就。众多的希腊科学和文化成就是在雅典民主制确立之前或衰落之后取得的,绝大多数也不是在雅典产生的。材料意在说明() A.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各有优劣 B.雅典民主制的优势是有限的 C.科学文化发展与政治体制无关 D.城邦体制孕育了古希腊文明 8.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德川家康曾亲自邀请“日本朱子学之祖”藤原惺窝为诸侯公卿讲授“四书”。这反映德川幕府() A.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 B.推崇中国正统思想 C.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 D.善于学习外来文化 9.有学者认为,在世界上古时期,游牧世界向农耕世界发动了两次大的冲击,其结果是游牧世界入袭一次,其范围便缩小一些,农耕世界随之扩大,最终使得亚欧大陆上的游牧世界大大缩小。这反映出() A.战争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锋 B.游牧民族促进了区域文化转型 C.农耕文明具有更强大的向心力 D.人口迁徙冲击了多元文明格局 10.如表是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